下载APP

《极圈以南》背后的故事(上):南极探索的英雄时代

王素晖
文化 2022-08-29
文化 > 《极圈以南》背后的故事(上):南极探索的英雄时代

如果你玩过《这是我的战争》或者《冰汽时代》,那么对11bit studios一定不陌生。这家波兰游戏工作室发行的游戏,非常善于通过刻画小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艰难求生,来引发玩家对于人性和世界的反思。这两款游戏也在沉重的灰色调背景下,凭借出色的剧情和令人揪心的事件抉择,让玩家对游戏内容产生极强的共鸣感。

而前不久11bit studios发行的《极圈以南》则同样延续了这种风格,游戏以冷战时期主角“彼得”乘坐的南极科考飞机失事作为故事的序幕, 玩家在伴随“彼得”极地求援的过程中,一边在艰难探索,感受美苏对抗所带来的人与人的猜忌隔阂;一边通过回忆,了解这位剑桥学者与昔日恋人克拉拉的悲欢离合。

作为一款叙事电影风格的游戏,《极圈以南》闲庭信步般将求援路上的焦躁不安与爱情回忆的美好温和这两种情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再配之简洁明快的印象主义风格的游戏画面,让整个游戏剧情都显得充实且饱满。

除此之外,我认为整款游戏更为优秀的一点是用“彼得”和“克拉拉”一对恋人的故事成功映射了在那个年代下南极探索、冷战对立、妇女平权等诸多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游戏本身并没有对其中的南极主权、剑桥五杰这些历史事件施以太多笔墨。但依托这种背景,玩家从“彼得”身上反而能对小人物的人生在时代洪流裹挟之下的颠沛流离,感触会更加深刻。

所以,今天主要想和大家更深入的聊聊《极圈以南》背后的历史故事,对于还没有体验过这款游戏的朋友,希望本文可以让你在游玩时能有更多的代入感;而如果你已经尝过鲜,则同样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1、神秘的南方大陆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地球是具有对称性的,而为了平衡北方欧亚大陆的重量,在南方应该也存在着一块巨大的陆地。于是,他们将这块未曾谋面的南方大陆取名为“Ant-Arktos”(与熊相对),来以此对应用“大熊星座”命名的北极。

1530年法国绘制的世界地图
1530年法国绘制的世界地图

当人类历史进程进入到15世纪,欧洲航海家们在对香料、茶叶的驱使下,纷纷远洋出海寻找遍地黄金的东方大陆。南极大陆也因为如火如荼的大航海运动,一点一点地向世人褪去了神秘的面纱。

弗朗西斯·德雷克

在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后,英国人也紧跟步伐加入到地理大发现的队列中,弗朗西斯·德雷克在参照麦哲伦航线的环球航行中,意外发现在火地岛南部依旧有着广阔海域。

1615年荷兰人威廉·斯豪滕和雅各·勒美尔为了开辟进入太平洋的新航道,故意绕开麦哲伦海峡,向火地岛南部航行,最终他们发现了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合恩角航线的发现,将人类和南极的相遇又往前推了一步。

1675年,英国商船船长安东尼·德拉罗什在驾船绕合恩角向东航行时,受当时逆风和洋流影响被带到了后来被称为“南乔治亚岛”的未知土地,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踏足辐合带以南的区域。

詹姆斯·库克
詹姆斯·库克

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总是受技术进步和商业政治利益的影响,当二者都具备时,新一轮的探索便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出现。1772年,詹姆斯·库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带领2艘探险船和200名船员,从非洲好望角开始了他的南极探索之旅。这场历时三年的探险虽然并没有真正发现南极大陆,却成为人类首次绕南极地区的高纬度航行,库克也成为了第一个登陆“南乔治亚岛”的人。

即使没有看到南极大陆,但按照当时科学界“冰体只能形成于大陆”的理论,库克坚信南极是一定存在的,不过这片大陆寒冷荒芜,除了南大洋丰富的海豹与鲸鱼资源,没有任何的开发价值。少了经济利益的推动,南极探索便停滞在了海豹、海狗的商业捕猎上。南极大陆的真正发现,也就推迟到了1820年。

法比安·冯·别林斯高晋
法比安·冯·别林斯高晋

1819年,为了验证英国商船船长威廉·史密斯对于南设得兰群岛的发现,英国派遣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为指挥官向南极进发。同一年,俄国为开辟东方物资供应路线,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宣布派遣舰队分别探索南北两极,法比安·冯·别林斯高晋受命开始环南极航行。这两位探险家在探索的过程中,都观测到了南极大陆的海岸线,除了他们之外,另一位美国船长纳撒尼尔·帕默也在捕猎海豹的途中有看到过南极半岛的高山。

虽然三位航海家都未曾声称自己发现了南极大陆,但这项行为所涉及的国家荣誉和政治利益让三国吵得不可开交。在《南极条约》签订后,关于谁先发现了南极大陆这个问题就变得更为纯粹,现代南极学者们普遍认为,别林斯高晋要比另外两位要更早地发现南极大陆。

2、南极探索的英雄时代

 

从1897年到1922年,南极探索进入到了波澜壮阔的英雄时代,在这期间共有10个国家17次地理和科学探索,更是涌现出诸如德·杰拉许、罗阿尔德·阿蒙森、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欧内斯特·沙克尔顿这样英勇无畏的探险家,他们的传奇故事即使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依旧被人们广为传唱。而在这些故事中,最为出名的要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对于“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这项荣誉的争夺。

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与罗阿尔德·阿蒙森

斯科特和阿蒙森早在这次探险前,就都已经是闻名遐迩的探险家:斯科特带领英国探险队于1902年到达南纬82度,刷新了当时人类抵达极地最南的世界纪录,同时在这次探险中,他还乘坐热气球成为造访南极天空的第一人;阿蒙森同样战功赫赫,1897年他作为大副参加了杰拉许的南极探险队,也正是这次探险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大幕,之后在1903年他又率队造访北极,成为了第一个征服西北航道的探险家。

如果历史出现一些偏差,两位探险家的冰上对决或许并不会发生,他们会一个向南,一个向北,抒写各自的故事。但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在未来向着一个目标发起了挑战。

斯科特的“特拉诺瓦”号
斯科特的“特拉诺瓦”号

斯科特的第一次南极探险为他带来丰厚的回报,名望、金钱甚至还有爱情,但对于没能踏足南极点,他依旧耿耿于怀。1909年,斯科特宣布将向南极点发起挑战,一时间报名参加的志愿者达到了8000多人,斯科特从中挑选了65名各行精英,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购置了捕鲸船“特拉诺瓦”号,计划第二年动身前往南极。

阿蒙森的“弗拉姆号”

此时的阿蒙森则同样在挪威政府的资助下,正雄心勃勃的计划沿用弗里乔夫·南森的思路,借助浮冰群漂流驾船到达北极点。但在1909年9月,美国探险家库克和皮里都分别被报纸报道成功登陆北极点。这则消息对阿蒙森的计划造成了致命打击,为了探险队的赞助不被撤掉,阿蒙森偷偷将远征目标换为南极点。

探险路线:绿色为斯科特 红色为阿蒙森

1910年6月,斯科特的“特拉诺瓦号”和阿蒙森的“弗拉姆号”分别从加的夫和奥斯陆启航。而直到9月抵达丰沙尔后,阿蒙森才向船员和外界坦露了自己将前往南极的计划,并在离开丰沙尔前通过电报向斯科特告知自己将开赴南极。1911年1月两支队伍先后抵达南极,斯科特在罗斯岛,阿蒙森在鲸鱼湾各自建立了自己的营地。

阿蒙森到达南极点

为了抢先到达极点,阿蒙森在9月8日开始了第一次远征,但此时南极的夏天还远未到来,七天后因为天气过冷只能打道回府。10月20日,阿蒙森团队再次出发,这次他们一行5人,带了52只雪橇犬和4个月的补给。与斯科特沿用沙克尔顿的“比尔德莫尔冰川路线不同,阿蒙森需要自己找一条穿越山麓的路线,在找到“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路线”后,探险队历时三天终于登上了南极高原,并在12月14日下午到达了极点。他们在那里搭起了一座小帐篷,并插上了挪威国旗,为了以防返程遭遇不测,阿蒙森还留下一封写给哈康国王的信委托斯科特转呈。但返程却异乎寻常的顺利,1月25日他们就回到了自己在鲸鱼湾的营地,整个行程往返共计3440公里,用时99天,比原计划还要少10天。

而斯科特这边的旅程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与阿蒙森选用雪橇犬不同,斯科特认为西伯利亚小马和摩托雪橇会更为可靠,而且斯科特也不愿意像阿蒙森一样宰杀狗作为食物补充。但事实却证明了他的选择极为错误,马在雪地中的负重和奔袭能力要远逊于狗,也比狗更容易生病;摩托雪橇表现则更为不堪,最大的1台在卸船时,滑入深海,2台因为气缸损坏报废,这也让斯科特最重要的主给养补给点“一吨营”,比原计划偏北了56公里。

斯科特到达南极点
斯科特到达南极点

11月1日,斯科特率队开始了远征,他计划在队伍中选择4人完成最后的冲刺。在首批队员打道回府后,剩下的8人在1月4日到达了距南极点241公里的位置,斯科特临时改变了计划,决定将原先的4人变为5人。1月17日,他们抵达了南极点,但沮丧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1月19日,斯科特5人踏上了返程的路途,但1300公里的归途,他们却未能走到终点。

劳伦斯·奥茨

尽管回程天气恶劣,但在2月7日之前,探险队依旧完成了500公里的南极高原部分,不过此时马匹已经消耗殆尽,队员们只能依靠自己来拖动雪橇。在沿冰川下降的100公里旅途中,队员埃文斯身体状况严重下降,2月17日的一次摔倒,让他永眠在了冰川脚下,这时他们还有670公里的旅程要完成。第二个离开他们的是奥茨,在之后的一个月中,奥茨因战时老伤发作,严重影响了队伍的行进速度。为了不拖累其他人,3月17日,他向队友们留下了一句:“我出去走走,可能稍久一点”后,决然地走向南极荒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剩下的三人在疲惫和痛苦中继续前行了32公里后,在3月19日扎下了最后的营地,此时他们距离主给养补给点还有18公里(越过了原计划补给点位置38公里)。而第二天开始的暴风雪让探险队寸步难行,3月29日,在寒冷中度过了十天的斯科特等人消耗完了所有给养。三位探险家在死神来临前,争分夺秒地写下了遗书,然后从容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1925年 阿蒙森和他的飞机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对斯科特的勇气和坚韧献上的最高致敬。不仅是斯科特,阿蒙森也同样如此,在南极探索结束后,他还探索了东北航道,驾驶飞艇飞越北极,最后于1928年在北极执行救援任务时,因飞机失事失踪。两位老对手在冥冥之中,都用同样英勇、无畏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传奇。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南极探索的“英雄时代”最后是伴随着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的探险失败最终落下了帷幕。这位虽败犹荣的探险家在1902年就参加了斯科特的南极探险;1907年他组织了自己的探险队挑战南极点,但最后停滞在了距极点180公里处,不过他还是因此被爱德华七世授予了爵士称号,游戏中飞行员调侃的“探险失败还被封爵”的就是他。在极点竞赛斯科特输给阿蒙森之后,为了夺回英国在南极探索上的霸主地位,1914年沙克尔顿驾驶“坚忍号”向第一个徒步穿越南极大陆这一新成就发起了挑战。

但这项挑战因为“坚忍号”航行途中遭遇了与杰拉许一样的厄运——船体被浮冰困住而宣告失败。但在碰到了如此严重海难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旧凭借坚强的毅力将28名船员全部带回了英国,造就了南极探索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3、主权伸张和《南极条约》

 

之所以会用如此长的篇幅来介绍南极探索的故事,不仅因为这些探险家跌宕起伏的冒险让人热血澎湃,也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近代南极领土和主权的伸张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不论从英国、挪威国王对这些探险家的褒奖,还是议会和地理协会对于探险活动的赞助,都不难看出国家利益和政治影响对于地理探索的推动,要远大于科学研究本身。

从1908年英国首先宣布对位于南大西洋和南极大陆的“南乔治亚岛、南奥尼克尼群岛、南设德兰群岛和南桑威奇群岛以及格雷厄姆地”拥有主权,从而扩大自己的领土主张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总共有七个国家对南极地区提出了领土主张,分别是英国、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智利和阿根廷。

七国关于南极领土主张的分区

北半球三个国家目前被冻结的领土主张都完全来自于探险家们对于南极的地理探索:英国在1917年重新划定的主张中刨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继承的部分,得益于诸多航海家的努力;法国的“阿德利地”以儒勒·杜蒙·德维尔的探索发现为依据;挪威的“彼得一世岛”因为尼尔斯·拉森和奥拉·奥尔斯塔德的第一次登岛为由,另一块“毛德皇后地”则拜我们前面所介绍的阿蒙森所赐。

德国人也曾对南极地区虎视眈眈,1939年1月19日,德国派遣的南极探险队抵达南极,他们在毛德皇后地每26公里投下了刻有卍字符的飞镖,划出了一块新施瓦本的区域来进行领土主张,这就是游戏中飞行员嘲讽的德国人“圈地”的由来。德国人的这个行动,也被后来无数阴谋论用来借鉴,比如:纳粹南极洲基地的UFO、美国战后对南极探索的“跳高行动”是为了对希特勒斩草除根,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德国当时在那里建有基地或者捕鲸站。

第一位访问南极的总统         智利总统加布里埃尔·冈萨雷斯·维德拉
第一位访问南极的总统 智利总统加布里埃尔·冈萨雷斯·维德拉

作为七国中的南美国家,智利和阿根廷的领土主张的过程则有些不同。智利虽然一直对南极地区蠢蠢欲动,但直到二战时英国被德国打的节节败退时,才在1940年对“西经53°到90°”之间的区域提出了领土要求。而阿根廷则直接在1942年派遣“五一号”抵达南设德兰群岛中的欺骗岛,在捕鲸站的一座废弃建筑物上涂上了阿根廷国旗,并留下了一份含有领土主张文件的铜制圆筒。这一行为直接刺激到了英国政府,再加上阿根廷和智利两国与英国的领土主张范围有着很大的重合,一系列的摩擦甚至让三国在1952年差点卷入武装冲突。

但即使是后来《南极条约》的签订也依旧没办法消弭这种影响,我们通常认为,英阿两国爆发马岛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加尔铁里为了缓和当时阿根廷国内矛盾,才对马岛开展了武力收复。但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岛是离英国南极领土主张范围最近的英属领地。而两国在南极领土主张范围高度重合的情况下,因为马岛而大打出手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各国关于南极领土的主张因为1957年第三次国际地球物理年的举办和1958年《南极条约》的签订暂时划上了一个休止符。条约规定了:南极应只用于和平为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措施。冻结一切对南极领土的要求,并禁止提出新的要求和扩大要求。但《南极条约》并没有设立严格的期限,其中十二条中规定了成员国可在条约生效的三十年后要求重新审查其内容,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员国提出要求,南极还依然保持着应有的宁静。

游戏中玩家选择不同颜色的图形来表达彼得当时的情绪
游戏中玩家选择不同颜色的图形来表达彼得当时的情绪

《极圈以南》这款游戏虽然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人物对话、情绪的表露和剧情的转换上,但这些在游戏中“惊鸿一瞥”的历史事件实际上提升了整个游戏的历史厚重感和沉浸感。如果你在玩完这款游戏后,对有关南极的历史产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冰之传奇:人类南极半岛探险史》真本书,里面对于南极探索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在讲述完南极探索与领土主张的故事后,我会在下篇和大家聊聊关于英国女权运动、英国反战运动和剑桥五杰方面的故事,希望通过对于这些历史的回顾,让我们对《极圈以南》有更好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琼·N·布思.冰之传奇:人类南极半岛探险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Sarah Roller.Scott vs Amundsen: Who Won the Race to the South Pole?[J].2022

[3]The Race to the PoleRoald Amundsen and Robert Scott - 1911-1912[J]

[4]萨莎.南极大冒险中壮烈的失败英雄[J]:1912年3月29日探险家斯科特遇难.

[5]南极探险的英雄时代.维基百科

[6]阿蒙森的南极探险.维基百科

[7]Nick Routley.MISCSlices of the Pie: Mapping Territorial Claims in Antarctica.[J].2021

[8]Alejandra Mancilla.The Moral Limits of Territorial Claims in Antarctica.[J].2018

[9]南极洲的领土主张.维基百科

[10]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主权争端.维基百科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15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王素晖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