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最近的“很有精神”是什么梗?

照月
文化 2020-09-14
文化 > 最近的“很有精神”是什么梗?
收听文本
0:00/0:00

小众的文化现象火出了圈。

最近一段时间,你可能经常被“好!很有精神!”刺激耳膜。

在B站搜索“很有精神”,已经能看到不少超过百万播放量的恶搞与鬼畜作品,就算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身边也可能总有人毫无由头地来上一句“很有精神”或者“听不见”。

这个现象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互联网一直在时事热点上有着很高的造梗速度,但这一次的“很有精神”,却来自五十年前日本拍摄的战争电影《啊!海军》。今年7月之前,这部电影在国内鲜为人知。

一段五十年前的“名场面”时至今日突然被出来,背后的缘由说来话长。


1

在B站这段突破900万播放量的电影片段中,负责监管入学新生的四年级学生森下下士,与其他的四年级生一起,大吼着让新生挨个做自我介绍。

按理说,这种剧情在军旅题材的作品中见怪不怪。军队是严格恪守上下级制度的组织,上级为了培养下级的服从意识,有必要树立自己的权威,通过某种仪式杀杀新人的威风。

在美国的反战电影《全金属外壳》中,士官长针对新兵的仪式,是剃光新兵的头发与恶劣的人身攻击。

而在这座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四年级学生装聋作哑,不只自己吼,还要让新生做自我介绍时大声吼出来,声音不够大要重来,还故意用“听不见”“没有劲儿”“这么小声还想开军舰”等话语来刺激新生。

森下下士称呼四年级学生为“亲切的老大哥”,却根本没给学生好脸色看。因为男主角平田一郎做介绍时没有用力嘶吼,四年级学生群情激昂痛斥男主角,森下下士更是吼出了大实话:“在海军学校,四年级学生说听不见就是听不见!”

“江田岛聋哑人学校” “江田岛聋哑人学校”

森下下士矛盾的言行,无疑是在讽刺旧日本海军的上下级尊卑关系。

可是,电影中的日本演员与提供中文配音的演员,为这一本该严肃的场景平添了喜剧效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演得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演的实在是太“有精神”了。

如果不知道剧情背景,只是单纯的看森下下士的面部表情,很容易从他变化莫测的“颜艺”中读出一丝幽默感。

而电影的中文配音,几乎把所有的台词喊了出来,精神饱满,中气十足,拿来与原版日文配音比较的话,甚至比日配还要精神。

中文配音的卖力演出搭配日本演员传神的颜艺,让所有的演员看起来都“很有精神”。因此,调换台词的顺序,或者把一名角色的台词调换到另一名角色身上,都不会让人感到太多的违和感,一段完美的鬼畜素材就这么诞生了。

出自B站@金渐层烤猪 出自B站@金渐层烤猪 出自B站@金渐层烤猪

如果把上级与下级的角色互换,表演一出精彩的“下克上”逆转戏码,还能表达出截然不同的喜剧效果。

出自B站@Lanmau 出自B站@Lanmau

要是UP主亲自上阵配音,为里面的台词加点方言韵味,就又是另一副样子。

出自B站@老坑zzz 出自B站@老坑zzz

同时,片段中三位新生做自我介绍时,用力嘶吼,吐字不清,所以也遭到了网友们的“空耳”处理。“田村英志”被听成了“天尊杨戬”,东京府变成了“东京佛”,“片山新太郎”也以讹传讹地变成了“天神星泰罗”,一跃变身为奥特曼。

天尊杨戬 出自B站@鲲局长 天尊杨戬 出自B站@鲲局长 

天神星泰罗 出自B站@晏策去月光林地了天神星泰罗 出自B站@晏策去月光林地了


2

在享受二次创作的快乐之余,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梗的出处本身并不“有趣”。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于1969年拍摄的《啊!海军》根本没有在国内火起来的理由。

在“很有精神”的名场面之外,出身贫寒的男主角平田一郎,同时报考了海军学校与另一座普通学校。他认为,考上普通学校,就能参政改变旧日本的腐败局面,对于海军学校却没有那么高的热情。因此,他在向四年级学生第一次做自我介绍时,根本没有劲儿。

曾经有理想有抱负的主角平田一郎  曾经有理想有抱负的主角平田一郎

尽管已经优先被海军学校录取,平田一郎得知自己考上普通学校后,立刻向校长提出退学,但是遭到了严词拒绝。而得知平田想跑的森下“老大哥”找到他,“亲切”地给了他三个大嘴巴子。

“江田岛精神” “江田岛精神”

可是森下又确实表现出亲切的一面,他会在晚上巡夜的时候,为平田盖好被子。

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教育之下,平田逐渐转变了态度,毕业后投身海军航空队,成为日本战争机器的齿轮,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衰亡,并随之一同走向覆灭的结局。

平田一郎:“我觉得进海军学校是非常好的” 平田一郎:“我觉得进海军学校是非常好的”

电影有力指出了旧日本的各种问题:阶层固化,下层民众苦不堪言;日本被迫对外侵略缓解社会矛盾;民众都以参军报效天皇为荣,等等。

当时的日本乡下姑娘不如牛马值钱 主角朋友的未婚妻为了生计被迫卖身 当时的日本乡下姑娘不如牛马值钱 主角朋友的未婚妻为了生计被迫卖身

但是《啊!海军》的政治基调存在很大争议。整部电影把电影中出现的所有日本军人,都塑造成了“伟光正”的形象,仿佛在拍军旅题材的励志片,却丝毫没有对日本的侵略事实做出任何的反省。

电影中的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左) 仍记得仅在数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主角 电影中的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左) 仍记得仅在数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主角

同时,这部电影对海军与战争进行了大量的美化处理,乃至忽视一些既定的历史事实。

举例而言,旧日本海军的体罚远比电影中要残暴的多。下级官兵犯错时,上级军官会用胳膊一般粗细的“精神注入棒”为下级施加体罚,少则三四下多则十几下,打得好几天下不来床都是常事。

照这么说,森下下士确实做到了老大哥应有的“亲切”。

旧日本海军的“精神注入棒” 旧日本海军的“精神注入棒”

另一个例子是,平田一郎参与山本五十六座机的护航任务时,没能阻止美军击坠山本五十六座机,但还是靠英勇的表现击落了四架美机。

而历史上那次震惊世界的刺杀行动,经过精心策划的美军并没有任何一架飞机被日军击落。

就算刨开政治与历史不谈,一部标题里写着“海军”二字的电影,就因为主角是海军航空队的一员,连一艘像样的军舰都很少出现;仅有的空战场面也因为缺乏特效,看着让人提不起精神。

电影中少见的空战 有一种看特摄片的感觉 电影中少见的空战,有一种看特摄片的感觉

结合上面的这些问题,我们看不到,也肯定不会想去看《啊!海军》,森下下士的呐喊长时间不被我们所知,也完全是情理之中。


3

1970年,《啊!海军》作为“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内部参考资料被我国引进,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同志们译制,并为电影添加了“武德充沛”的中文配音。

改革开放后,内参片逐步解禁,普通人也有了观赏这部电影的机会。

然而,由于这部电影上述的诸多问题,即便《啊!海军》解禁,互联网上也能找到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仅是小众文化圈的谈资。

这些圈子里的爱好者,多为军迷、历史迷或政治迷,他们借助《啊!海军》的片段,用森下下士的“好!很有精神”台词与表情包,暗喻日本人在军事上只知莽撞送命不顾大局的愚蠢,亦或是讽刺其他人类似于前者的过激言行。

早在去年12月就有人使用森下下士的表情包 “很有精神”梗在这些圈子内的流行只会更早 早在去年12月就有人使用森下下士的表情包, “很有精神”梗在这些圈子内的流行只会更早

在今年7月UP主“_東山花灯路”把“很有精神”的名场景上传到B站之后,《啊!海军》的二次创作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小众文化圈的梗终于火出了圈。

正如小众文化圈使用“很有精神”梗批判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大众在创作与消遣的同时也突然发现,这个来自五十年前的梗,就像苏联笑话一样永不过时。

尽管它是从一部反战败的日本军国主义电影中截取的片段,但是剥离了电影的政治基调后,人人都能够理解这一片段的内容。

同时,它的泛用性与弹性实在太强,几乎可以被用在有上下级关系存在的任何地方。

例如,近日各大高校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措施,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批判。于是,有学生为“很有精神”的片段配音并上传视频,质疑高校的封校决策。

出自B站@幼稚园大使出自B站@幼稚园大使

同样的片段也能让英伟达新推出的30系显卡独领风骚,狠狠地把20系显卡嘲笑一番。

RTX3080:“好!很没性能!” 出自B站@黑猫妖八 RTX3080:“好!很没性能!”  出自B站@黑猫妖八

在与其他作品或二次创作联动的过程中,森下下士的呐喊亦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水土不服。

《碧蓝航线》的企业号,向航母后辈们训话 出自B站@清姜ShaN 《碧蓝航线》的企业号,向航母后辈们训话 出自B站@清姜ShaN

在复仇者联盟里大喊大叫的,自然是美国队长 出自B站@茶几君梦二 在复仇者联盟里大喊大叫的,自然是美国队长 出自B站@茶几君梦二

这一部分自我介绍的片段,因为适用性太强,就从小众的娱乐有幸变成大众的狂欢,发出军国主义呐喊的森下下士,就像愤怒的元首一样,沦为观众看见就发笑的脸谱化形象。

元首的愤怒成为经久不衰的鬼畜素材 也是因为演员的出色演技与“愤怒”情绪的泛用性 元首的愤怒成为经久不衰的鬼畜素材 也是因为演员的出色演技与“愤怒”情绪的泛用性

与森下下士的呐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了《啊!海军》之外,另一部讲述韩国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历史的韩剧《第五共和国》,也为军迷圈与政治圈创造了无数的梗。

关于这部剧的学问被圈内称为“五学” 关于这部剧的学问被圈内称为“五学”

不过,《第五共和国》很多片段的政治性太强,一些内容尚未脱敏;即便是在圈内流行多时的梗,也没有达到“很有精神”想用在哪里就用在哪里的泛用性,因此只在今年上半年掀起一小股风潮,没有迎来火出圈的机会。

《五共》的许多台词喜感却又发人深省 可惜缺乏火出圈的契机 《五共》的许多台词喜感却又发人深省 可惜缺乏火出圈的契机


4

值得一提的是,《啊!海军》二次创作的大量增加,看傻了日本人。他们没听过“很有精神”的中文配音,也很难理解这个五十年前的梗为何会文艺复兴。

“总不可能是中国要对美国决战吧” “总不可能是中国要对美国决战吧”

有些梗的流行过程确实莫名其妙,但“很有精神”梗的火爆是有迹可循的。即便小众文化圈很少被大众所理解,他们也从一部“昭和”气息浓重的电影中,成功找到了不那么政治的、大众都能理解并获得快乐的内容。

这种符号化与脸谱化的形象,可能比详实的史料和尖锐的观点更容易让大众理解和记忆,而历史事实也并不会因为一时的戏谑遭到掩埋。

如果不同的文化圈都能找到这样的共鸣,不同的民族与国家之间达成真正的理解,似乎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97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