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2000年代的手机系统霸主,伴随着我们逝去的青春

JerryD
文化 2022-10-27
文化 > 2000年代的手机系统霸主,伴随着我们逝去的青春

在你的青春中,是否有过它的身影?

前些日子无意间知道了一款名叫《七夜:救赎》的国产恐怖游戏。本以为这款目前还在开发中的恐怖游戏是个什么新兴团队开发的全新作品,没想到这款游戏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作,其最早是“塞班”(Symbian)系统平台上的一款3D恐怖冒险游戏《七夜》。而《七夜:救赎》,正是其重制版。

塞班时代的国产巅峰在如今迎来了重制,目前还在开发中

不过,本文并不是来讲关于这款游戏的“前世今生”,而是它最初诞生的平台之一——“塞班”。

塞班操作系统

说起“塞班”,这两个字真的是勾起了我年少时的回忆——当年的智乐(Gameloft)还是育碧的姊妹公司,而Glu也在当时有着不少高质量的作品,国产游戏领域也曾在“塞班”这个平台上有过一段高光时期……那些,已经成为了美好的“过去式”。

在安卓和苹果“两强争霸”的时候,“塞班”这两个字却已经变成了只有过去那一代人才知道的名词。可是,在安卓诞生之前,塞班曾经是智能手机系统中如同霸主一样的存在,其在那个时候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安卓系统,但在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对于新生代而言相当陌生的存在,只能在模拟器里去感受其当年的荣光……

这个曾经拥有霸主地位的手机操作系统,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后来又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最后究竟又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其走下了历史舞台?无论你是旧世代还是新生代,相信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前塞班纪元

其实大家可能并不知道的是,塞班操作系统的历史比诸位想象中的还要悠久,甚至其在诞生的时候,微软和Palm针对掌上设备的操作系统还没有诞生呢。而这就要从一家名叫Psion的公司说起了。

Psion公司的logo

Psion是一家英国公司,由大卫·波特(David Potter)于1980年成立。Psion的公司名前三个字母其实是“Potter's Scientific Instruments”,而后两个字母是加上去的,整个公司名还是比较符合那个年代对于“科技感”的追求。

波特先生

说起来,创始人波特先生也是个学霸——先是在1963年剑桥大学拿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后在伦敦帝国大学完成了数学物理的博士学位,再后来就在伦敦和加州的大学当老师。之后,他开始通过各种打工手段筹集资金,只为了创业,要在软件行业大展身手。于是,Psion公司就这么来了。在当时,Psion最早的员工是波特教过的学生们。

不过那会Psion还没涉足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研发,而是为当时欧洲的个人电脑开发软件。在1982年,Psion以一家为个人电脑开发游戏的公司走入公众视线。在他们经手过的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容量仅有1K的国际象棋游戏,别看它容量很小,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说是Psion早年的成名作之一。

Psion早年也是个游戏公司哦

到了第二年,Psion开始涉足商务软件的开发。其中,他们为Sinclair QL电脑开发了办公套件,收获了积极的反响,并在后来这套软件以“PC-FOUR”或“Xchange”之名在PC和其他桌面平台发售,再次收获了大量的好评,在当年的重要地位等同于如今微软的Office办公套件。

除了游戏,Psion也有开发商务软件

1984年,Psion推出了Organiser。这个看起来像是计算器的设备,是世界上最早的掌上电脑之一,而这也是Psion第一次涉足移动电子设备的研制。Organiser搭载了一颗日立的8位处理器,基于摩托罗拉6800架构,在当时提供的功能只有时钟和平面文件数据库的功能,但它也提供了Datapak对设备的机能进行扩充。在当年,它仅售99英镑,而因为其耐用性,你甚至可以找到一台至今还能开机运行的Organiser!

这个计算器一样的小型设备是最早的掌上电脑之一

1986年,Psion推出了Organiser的第二代产品。该设备相比于上一代产品,除了对硬件进行升级外,造型也做了改进,功能也更为丰富,使其更加接近于后来的PDA(数字个人助理)。该机在10年的时间内卖出了50万台,在那个时候已经是非常畅销的产品了。

二代产品可以外接各种拓展周边,例如打印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说了这么多,这和塞班到底有啥关系?别急,接着往下看。

在Organiser系列产品大获成功后,Psion决定研制这一系列的换代产品,而这次他们想要实现更多的东西——更为直观的操作、更加便携的体积,以及更加丰富的功能。为此,他们在1987年开始投入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而系统软件部分是重中之重。于是,新项目的开发代号被称为“SIBO”,其代表“single-board organiser”或“sixteen-bit organiser”,也就是说新产品将会是一台基于16位硬件的单板设备。

1989年,新的操作系统EPOC终于研发成功。EPOC是“Electronic Piece of Cheese”的缩写,以此来强调其易用性,同时也展现了Psion开辟操作系统新纪元的野心。于是,EPOC系统的初次亮相,就是Psion推出的……笔记本电脑。

Psion的EPOC系统笔记本电脑,在当年有许多先进的特性

是的,你没有听错,EPOC最早被应用的设备并不是掌上设备,而是作为桌面端的笔记本电脑!为什么Psion要这么做,已经难以考证了,不过这些搭载了EPOC操作系统的MC(Mobile Computer,意为“移动电脑”)系列笔记本电脑,拥有许多领先于时代的设计,例如触摸板的设计在日后几乎成为了标配,而其搭载的EPOC操作系统也具备完善的多任务体系和图形化UI在当时也是先进特性(要知道微软的Windows在那个时候还只是作为MS-DOS的“外挂拓展”而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在当时,Psion的MC系列笔记本电脑领先了同类产品十年的时间。

Psion希望能够让MC系列笔记本电脑成为一个“移动办公室”,主要面向商务人士与记者。但事与愿违的是,虽然首发价格845英镑比同期产品要更为便宜,但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依然较为昂贵,而高端用户也因为其操作系统的兼容性的缘故对其并不买账。于是,MC系列笔记本电脑并未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好在,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失败并未彻底打垮Psion,而搭载EPOC系统的移动设备的研制工作其实也在同步进行。于是,在1991年搭载了EPOC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Series 3在那一年正式面世。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小巧便携的体积,以及更为成熟的EPOC操作系统,收获了销量和口碑上的成功,还推出了多款衍生型号。

Psion Series 3

之后,Psion开始着手于下一代EPOC系统的研发工作,同时研制新一代的设备。下一代的EPOC将会是一套32位的操作系统,因此被称为EPOC/32,而上一代则被称为EPOC/16(也叫SIBO)。搭载这一系统的设备,就是于1997年问世的Series 5。

Series 5也算是一代经典了

Series 5搭载了超大的可触摸屏幕,并继承了前代产品的强大功能,成为了掌上设备中的一代经典之作。而在该机发售后的第二年,Psion将公司拆分为多个部门,其中的软件部门与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索尼等公司共同建立合作关系,希望能够将EPOC打造为世界一流的操作系统,并被应用于多种诸如手机、通讯器、掌上电脑等类型的便携式设备,以打破微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

于是在这一背景下,此前就与Psion有过合作的爱立信,就开始将EPOC移植到手机平台,并于1999年公布了R380,并于次年正式发售。

爱立信R380虽然不是塞班手机,但却是塞班系统的“开山祖师”

采用下翻盖设计的爱立信R380搭载了EPOC 5.1操作系统,使用一套被称为“Emerald”(祖母绿)的触屏用户界面。虽然R380无法安装第三方软件,也并不是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但却是 第一个提出了“智能手机”(Smartphone)这一名词的设备,同时其系统本身也为后来的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也因为如此, 许多媒体在描述这款设备的时候将其(并不准确地)描述为“首款塞班系统智能手机”……

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0年,Psion的软件部门正式更名为“塞班有限公司”(Symbian Ltd.);第二年,第一款 真正搭载塞班操作系统 的设备问世了,它就是诺基亚的9210通讯器。

第一个真·塞班智能设备

基于ARM硬件架构的诺基亚9210搭载了Symbian 6.0操作系统,使用了被称为Series 80(简称S80)的操作界面,这一界面也被称作“水晶”(Crystal),而这台机器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以此来实现各种功能,其中还有可以选配的多媒体播放器。该机在欧洲上市后,很快就在销量上击败了康柏(Compaq)与奔迈(Palm)的掌上电脑产品,拿下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对于塞班这个新兴的移动端操作系统来说,是非常良好的开局。

在此时,已经有多家公司加入了塞班阵营,松下、三洋、西门子、三星、明基和联想等公司将会研发基于塞班操作系统的设备,而ARM和德州仪器等公司也会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一个庞大的联盟就此形成。

塞班系统联盟

2002年,许多诺基亚用户最为熟悉的塞班界面S60诞生了——这是一个由诺基亚开发并主导的用户界面,其代号为“珍珠”(Pearl)。而首个搭载了这一用户界面的滑盖手机诺基亚7650也在这一年发布。与掌上电脑画风的诺基亚9210以及爱立信R380不同的是,S60在用户界面的操作体验上与一般的按键手机并没有任何不同,因此操作层面的简化使得其更容易在普通用户中得到普及。

一代经典7650

而S60界面在初版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经典型号——例如独特键盘设计的诺基亚3650、手机与游戏掌机的跨界产物诺基亚N-Gage,以及西门子的奇葩产品SX1……

还记得你在N-GAGE上玩过的第一个游戏是什么吗?

而除了诺基亚主导的S60外,另一个由索尼爱立信主导的UIQ也是塞班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UIQ的前身是爱立信R380所使用的“祖母绿”操作界面,由爱立信的应用研发团队开发,后来这一团队被塞班公司收购为瑞典子公司,之后更名为UIQ Technology,并研发被称为“石英”(Quartz)的下一代用户界面UIQ 2.0,可以理解为爱立信R380用户界面“祖母绿”的继任者。而首个搭载这一界面的产品是索尼爱立信的P800。

索尼爱立信P800

和S60不同的是,UIQ依然是掌上电脑的画风,采用触摸屏进行操控,某种程度上算是对EPOC的正统传承。除了索尼爱立信,另一个大厂摩托罗拉也是UIQ的客户,不过智能手机并不是摩托罗拉当时的发展重点,并且在2003年摩托罗拉退出了联盟,转而研发基于Linux系统的设备。

摩托罗拉的UIQ设备之一

其实,有两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厂商明基和华宇也推出了塞班UIQ界面是手机产品,然而这两家做的塞班产品或多或少带有玩票的性质,在市场上并未掀起什么波澜,因此除了明基的一款机器最终是挂着诺基亚的牌子上市外其它都成了“酱油机”……

明基&华禹:我们是酱油~我们是酱油~

不管怎么说,塞班操作系统的S60和UIQ两大用户界面,算是让这一系统同时收获了普通消费者与商务人士两大群体,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终于来了个可以和Windows CE与Palm OS抗衡的对手。

黄金时代

2004年,Psion公司退出了联盟,将塞班公司的股份出售,最终诺基亚以近五成的股权获得了塞班系统的主导权。至此,塞班联盟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

这一年,S60早已进化到了第二版——自从首个搭载第二版S60界面的诺基亚6600在2003年问世后,塞班系统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

6600是塞班手机中的又一个经典型号

而对于3G的支持,也是从第二版S60开始的——2004年,诺基亚首款支持3G的S60手机6630发售,为诺基亚之后布局3G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手机在2006年被引入到日本市场,而在动画《凉宫春日的忧郁》中,你可以看到剧中角色古泉一树使用该机的画面!

古泉一树所用的是一台诺基亚的6680,日版型号是Vodafone 702NK
古泉一树所用的是一台诺基亚的6680,日版型号是Vodafone 702NK

第二版S60的后期版本还支持高分辨率,除了普通的176×208外还有更高分辨率的352×416,算是“视网膜”分辨率的早期尝试之一。使用这一分辨率的首款设备,是诺基亚的N90,同时也是第一款拥有蔡司认证镜头的手机。

诺基亚N90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塞班联盟成员之一的联想,推出了第一个支持手写输入的S60手机P930,不过这也是唯一一个出自国产品牌的塞班S60手机,因为在此之后联想就再没推出过基于塞班系统的设备了……

唯一国产S60手机

在这一时期,许多手机游戏厂商选择了塞班作为自家游戏的开发平台——例如法国的智乐和in-fusio、美国的EA和glu、韩国的Com2us等厂商,都在那个时期推出了塞班原生或基于J2ME的手机游戏。当然啦,咱国产游戏也在塞班这个平台迎来了短暂(但也可能不被主流玩家所知的)高光时刻,在这里强烈推荐数位红开发的类暗黑游戏《地狱镇魂歌》,制作素质真的不输给国外开发的大作。

国产游戏大作《地狱镇魂歌》

2005年,塞班系统的版本已经来到了9.0,此时S60的第三版界面也已经正式公布,而首个使用这一界面的设备,是诺基亚的N91,一款搭载了微硬盘的音乐手机。不过出于稳定性与软件适配因素的考虑,2006年的时候搭载这一界面的设备才姗姗来迟。

首个搭载第三版S60的手机

第三版对于过往版本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首先屏幕的分辨率开始向着主流靠拢,支持QVGA(320×240)显示;其次追加了认证机制,只能安装出自认证开发者的应用程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过去版本没有认证机制);最后,由于第三版基于全新的硬件环境与系统内核,外加认证机制的存在,难以对前两版S60的原生应用进行向下兼容。

这一版的S60出现了更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例如扭腰音乐机诺基亚3650相信是一代人的青春;而如果你是“拉拉人”的话,应该还记得园田海未手里的那台蓝色直板按键机,它在现实中的原型就是诺基亚的另一个经典机型N73。此外,诺基亚的一代“机皇”N95在当年的全球销量超过7000万台,是智能手机领域中的畅销机型,其双向滑盖的设计也为人津津乐道。

又一个在日漫中出现的非日系手机

第三版S60的设备数量也是历代最多,除了诺基亚外,三星、LG也推出了不少相关设备。在2006年,塞班公司宣布采用塞班系统的手机出货量在全球已达到了一亿台。

S60第二版和第三版的时代,是塞班系统的两个黄金时期。

从联盟到协会


2007年是塞班的转折点。这一年,塞班公司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发,还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然而在这一年,危机也悄然降临……

那一年,苹果的乔布斯宣布将“重新发明手机”,并公布了智能手机领域中的一大划时代产品——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还diss了一番全键盘手机,其中搭载了塞班平台的诺基亚E62出现在了幻灯片之中……

乔帮主:全键盘的都是辣鸡~

而另一边,谷歌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虽然还没有正式的产品发售,却也有利刃出鞘之势,可以说是大有掀起血雨腥风之势。而微软呢?毕竟是塞班的老对手,同样不可轻敌。

到了2008年,乔布斯在发布iPhone 3G的时候又一次在发布会上diss了诺基亚——这一次是有着千万销量的“机皇”诺基亚N95(与此同时Palm再次被乔帮主diss);同一年,中国台湾的宏达带着自己的“梦想”,拿出了首个正式发售的Android设备HTC Dream,自此塞班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

乔帮主: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HTC:我们带着梦想来咯~

塞班,危……

于是,作为塞班公司大股东的诺基亚,决定将塞班公司全资收购,塞班联盟就此正式解体。同时,诺基亚将塞班公司改组为“塞班协会”,致力于塞班系统的开源与转型。开源,可以让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其中;转型,则是塞班协会的重点,目的是为了应对苹果和谷歌的威胁。

然后,塞班系统的转型之作Series 60第五版在2008年正式问世了。之所以直接跳过“第四版”,是因为出于东亚国家的忌讳;而为什么说是转型之作,那是因为操控方式由原先的T9数字变为触控操作,作为对iPhone的回应。因此,诺基亚拿出了首款搭载了S60第五版触屏界面的5800,以应对来自苹果与谷歌的威胁。

塞班系统的转型之作,赌上了诺基亚的社运

看到“触控操作”这四个字,有小伙伴就问了:触控塞班不是还有UIQ吗?那会的UIQ是什么情况?

唉,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经过重新设计的3.0版本UIQ界面已经问世了,首次被应用于索尼爱立信的P990,第二年索尼爱立信收购了UIQ Technology,再往后已经退出塞班联盟的摩托罗拉不知道为什么又回来了,通过收购一半股份的方式让UIQ Technology成为索尼爱立信与摩托罗拉的合资子公司,再然后摩托罗拉时隔N年推出了搭载了UIQ界面的塞班手机RIZR Z8和ZIZR Z10,然而这两个机器并不是触屏……

最后的塞班UIQ竟然把触屏给砍了!!

再然后?2009年之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一年,UIQ Technology破产倒闭,并在最后被塞班协会给埋了……

然而实际上UIQ也并不是塞班系统唯一的触屏界面——早在2003年,诺基亚就与Psion合作为塞班开发了一套代号为“Hildon”的用户界面,并以Series 90(S90)之名正式发布,而这套界面本身又是从Psion早年在EPOC设备使用的用户界面改良而来,于是诺基亚公布了两款使用这一界面的设备,分别是7700和7710。

搭载了S90界面的诺基亚7700,未发售

但是,到最后7700仅停留在工程机阶段,最终只有7710这一部设备正式上市。由于S90是专属的界面架构,对于UIQ和S60的软件并不兼容,因此另一个有着EPOC“正统血脉”的塞班界面在仅有一部设备的情况下。

搭载了S90界面的诺基亚7710

不过,诺基亚其实并没有彻底放弃这个界面——这套界面以当初的代号Hildon之名,被应用于诺基亚基于Debian Linux开发的操作系统Maemo,这一系统又被预装在诺基亚自己的“网络平板”上,当然这是后话。

诺基亚的“网络平板”,采用了Linux系统

UIQ界面的“死亡”让塞班系统得以被诺基亚的S60统一。不过,这个统一后的“帝国”,却没能让塞班系统重回巅峰……

帝国的覆灭

随着第五版S60的公布与诺基亚5800的推出,关于塞班系统的话题再一次迎来的巅峰。但是,却没能让塞班系统再次迎来黄金时期,甚至是衰败的前兆……

一方面,塞班第五版S60其实更像是一个为了迎战苹果和谷歌而临时赶工出来的系统界面,仅仅是UI针对触屏操作进行了简单适配,并未进行更为深度的改造,因此底层系统依旧是按键机的操作逻辑(更何况依旧是电阻屏的操作),说不太好听点这个触屏版的S60在当时更像是个“半成品”而不是一套完善的用户界面。

另一方面,软件生态方面,尽管塞班S60界面已经有了数不清的软件资源,但是第五版的S60无法完美实现对第三版的应用程序的向下兼容,进而难以完整继承塞班S60前代的软件生态——实际上第三版S60也存在对此前软件生态的继承问题,但在触屏操作的第五版界面上这一问题被进一步放大了。此外,在游戏应用方面,受到当时硬件方面的限制,塞班平台最引以为傲的3D游戏在表现上却被当时的苹果所赶超。

尽管第五版S60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诺基亚的5800在上市后凭借着自身品牌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性价比方面的优势,成为了销量大卖的爆款机型。与此同时,在2006年至2008年,搭载了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已经在全球达到了2亿的总出货量——要知道从1999年爱立信R380问世起,搭载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达到一亿台的总出货量花了7年时间!而两年的时间让总出货量增长了1亿,从数据上看算是塞班系统的另一个巅峰。

此外,塞班联盟的索尼爱立信和三星也推出了基于第五版S60的机型,其中三星的i8910更是一代“塞班机皇”。然而好景不长的是,随着塞班系统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下滑,三星和索尼爱立信最后不再推出塞班系统的设备,转向了安卓手机;而此前的LG就已经转投安卓阵营。至于摩托罗拉?再一次叛逃了……(为什么要说“再一次”?)

三星的“塞班机皇”

在第三方厂商接连退出的情形下,塞班阵营几乎只剩下了诺基亚一家还在苦苦支撑,真正变成了诺基亚“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此时原本属于塞班的智能手机市场早已开始被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与苹果的iPhone手机所不断的蚕食。

于是,在2010年,诺基亚为了坚守自己的阵地,推出了第五版S60的升级版本Symbian^3(塞班3),同年推出了首部搭载这一界面的N8。相比起第五版S60,塞班3增加了对多点触控操作的支持,同时重新设计了用户界面,使其在操作体验上更加贴近现代智能手机;在软件生态上,诺基亚希望通过对S60第五版生态的向下兼容,实现应用生态的平滑过渡。此外,塞班3还加入了对硬件图形加速的支持,使得设备在运行游戏时能够拥有更好的表现,同时还通过重新编写底层代码让系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诺基亚N8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基于塞班3的设备中,其实还有一个非诺基亚的设备,那就是富士通的F-022,仅在中国市场发售。不过,由于该机是限量销售,且没什么宣传,因此这个“最后的非诺基亚S60”基本上知道的人算不上多,甚至连维基百科都没能将其记载。

最后一个非诺基亚塞班S60设备

(可能有人要问了:塞班2怎么被跳过了?为啥还中途蹦出来一个富士通?别急,后面会揭晓答案!)

但是,即便亡羊补牢,也是为时晚矣。此时塞班系统的颓势已经难以得到逆转,而苹果的iPhone 4也早已发布,安卓系统的设备也得到了发展,而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留给塞班系统的生存空间已经所剩无几。即便如此,诺基亚也给了塞班3的后续发展路线——在诺基亚原有的计划中,塞班3的后续版本将会以“安娜”(Anna)、“贝拉”(Belle)、“卡拉”(Carla)和“多娜”(Donna)的命名发布。

不过由于塞班系统本身存在“老化”的问题,除了坚守塞班系统外,诺基亚内部也准备了一些新的“出路”,来应对塞班系统本身的问题——一方面,诺基亚与英特尔合作将自家此前应用于网络平板的Maemo系统进行改造为“万物互联”的MeeGo操作系统,作为塞班系统的替代方案;另一个出路,是“打不过就加入”,让诺基亚加入安卓阵营,推出基于该系统的设备。

然而,此时的诺基亚却“病急乱投医”,在2010年9月将前微软业务部总裁埃洛普“挖”过来担任CEO,本来是希望他能够让诺基亚和塞班系统渡过难关,谁知埃洛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搞裁员,不但加速了塞班系统的死亡,诺基亚的另外两个出路也没能走成——诺基亚的N9成为了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搭载了MeeGo系统的手机,而塞班系统也最终定格在了“贝拉”这一版本,诺基亚的808成为了“塞班遗作”,而这个作为塞班系统最后绝唱的设备所搭载的系统早已被抹去了“塞班”的名号……

塞班遗作诺基亚808

至于“打不过就加入”的出路,诺基亚倒是选择了,但却并不是向安卓系统转型,而是与微软合作,推出了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手机设备。在埃洛普看来,他相信微软的Windows Phone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与微软合作的话,将诺基亚在手机行业中的品牌地位以及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成就相结合,将会是双赢的局面。于是,搭载了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Lumia系列智能手机出现在了市面上。此后,塞班操作系统就彻底在智能手机领域消失,化作了时代的灰烬……

诺基亚转投微软后推出的Lumia

哦,至于诺基亚和微软的合作?只能说,这“双剑合璧”并没有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还断送了诺基亚和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前途……而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其实,在当时的塞班系统并未彻底死去,只不过却活在一个我们不曾知道的某个角落。

在正式进入这个话题前,还是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那就是:明明都顶着“塞班操作系统”的名字,为什么不同界面间的应用程序无法实现通用。虽然塞班操作系统的不同界面的应用程序存在可以复用的代码元素,但因为不同界面的操作方式不同,导致开发者在开发同一款应用程序的时候依然要针对不同界面开发不同的版本,这就加大了软件开发工作的阻力。在这里你也能够看出,塞班系统的所谓“界面”,更像是基于同一底层系统的不同“平台”。

而在塞班系统的所有用户界面中,除了我们已知的S60和UIQ,以及S80和S90外,其实还有一个不为主流所知的用户界面,那就是MOAP(S)——之所以加个括号是因为要强调这是个基于塞班系统的界面,而其实它还有一个基于Linux系统的姊妹版本MOAP(L)。

对于塞班爱好者来说,可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MOAP是个啥?为啥作为塞班系统的界面却不被主流所知?其实这与这个界面的诞生与推广有关。

MOAP的全称是“Mobile Oriented Applications Platform”,意为“面向移动设备的应用平台”,是由NTT DoCoMo为3G移动设备开发的应用平台。在MOAP问世之前,由于不同厂商出产的设备搭载了不同的系统平台,因此使得相关软件的开发受到了更大的阻力,如果你看过 “社长说”关于早期移动游戏的历史的视频 应该能够理解这是什么情况。

NTT DoCoMo当年的logo

于是,为了提升3G设备软件的开发效率,NTT DoCoMo将手机的系统整合为塞班和Linux两大类,并统一在MOAP这个界面平台下,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以及提升研发效率,硬件设备也能够更快的推向市场。

但是,MOAP是一个封闭式的软件平台,并不具有开放性,开发者无法为其开发原生第三方应用程序,让使用这一界面的塞班系统手机更像是个“功能机”;而由于MOAP是一个仅在日本国内推广与应用的软件平台,对于日本国外的用户而言,恐怕很大概率不知道在塞班家族里其实还有这么个特别的“成员”。

而前面提到的富士通,就在2002年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塞班操作系统的3G手机F2051,同时也是MOAP平台的首秀。而富士通自己,正是塞班联盟的一员。

首个3G塞班手机富士通F2051

在此之后,三菱电机、索尼爱立信和夏普等厂商也推出了采用MOAP界面的塞班设备,截止至2008年一共有超过60款不同型号的塞班设备在日本市场发布,与同时期国际市场上的S60设备数量相当,某种程度上日本算是撑起了塞班系统的“半边天”。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手机搭载的是塞班操作系统,但因为采用的是MOAP这个封闭式界面平台,并不能被看做是“智能手机”。

而到了2010年,MOAP平台演化为与爱可信共同开发的Operator Pack(OPP),这一横跨塞班与Linux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软件的共同性,而基于塞班系统的OPP(S)则是被称为了Symbian^2(塞班2)——现在明白为啥诺基亚直接跳过2了吧,因为塞班2是“日本特供”的塞班系统,而首个搭载了这一系统的,是夏普的SH-07B。

夏普SH-07B

虽然塞班操作系统已经在2012年随着诺基亚808的发布而正式宣告死亡,然而在日本,塞班操作系统依然又被“续”了两年。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最后一个采用了塞班OPP界面的手机是在2014年6月推出的夏普SH-07F;而最后一款搭载了塞班MOAP的手机,则是在2014年9月富士通的“老人机”F-01G。

夏普SH-07F
富士通F-01G是塞班系统最后的回响了

至此,塞班操作系统才算是彻底的“寿终正寝”,走下了历史舞台。

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如今再谈起塞班时代,我想大家能够想到的,应该是诺基亚曾经的辉煌,以及那些经典的机型。而与此同时,在iPhone掀起智能手机革命之前,塞班平台就已经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手游佳作——除了诺基亚自己的《贪吃蛇》系列外,像是Gameloft的《狂野飙车》、Infinite Dreams的《傲气雄鹰》,以及国产佳作《地狱镇魂歌》和《七夜》等,都是在移动端上有着如同不输3A大作的重要地位。

至于塞班系统本身,不但见证了智能手机的早期发展史,但也见证了一个手机帝国的消亡。当年造就了塞班系统辉煌的诺基亚,尽管还在推出新的手机,然而这一切都与当年的诺基亚没有任何关系了;而塞班系统本身,也是和诺基亚相互成就的,最后塞班系统的衰落让诺基亚这一品牌走向了衰亡。即便如此,在2012年塞班系统终止后续开发之后,仍旧有人愿意为其开发新的应用程序,让这一系统的寿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

“诺基亚”最新的手机5710,但机器本身已经与当年的诺基亚没有任何关系了

而塞班系统真正的“生父”Psion?在2012年,Psion被当初塞班联盟之一的摩托罗拉并购,从此成为了摩托罗拉旗下的部门。不过,Psion的一位前员工在indiegogo上通过众筹的方式,推出了Psion掌上电脑的“精神续作”Gemini,但内在系统却变成了更为现代化的安卓系统,让人感叹时代的变迁。

Gemini掌上电脑的开发团队由Psion前员工主导

与诺基亚和塞班系统一同消逝的,是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而塞班时代的那些感动,也很难在如今的智能设备上找回。但是,塞班系统作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移动操作系统,如果没有塞班留下的遗产,可能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将会是另一番模样;而对于我们游戏玩家而言,可能移动设备游戏的发展史将不会是我们所熟悉的模样,更不会有那些陪伴了我们青春时光的手机游戏。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38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JerryD
热爱游戏的人,都是朋友吧?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