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女教师温柔回应玩乙游的彷徨学生:爱最珍贵

Linsay
文化 2022-09-27
文化 > 女教师温柔回应玩乙游的彷徨学生:爱最珍贵
对一个纸片人有着涓涓爱意,我是不是病了?

在一篇自己的学生写下的随笔里,L看到了这样的问题。带着自己的彷徨和困惑,学生接着写道,“绘旅人说:这个世界需要女性的声音。艾因说:我需要你。这种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哪怕是网易赚钱的噱头,我也甘之如饴。”

在L的认知里,这位学生是班上成绩很不错、上课也很认真的女孩,但她写下的内容却让人感到心碎:

“有时也不免被某些言论所伤:玩乙女的都是又丑又胖的宅女、玩乙女游戏就是缺爱……这些声音好嘈杂、刺耳……”

L不知道能用怎样的方式来安慰她。


1

前段时间,我在豆瓣“女性玩家联合会”小组里看到了上面这段故事。帖子的原标题为《改到一篇学生对乙游真情实感的随笔》,内容则是一位老师面对玩乙女游戏的学生内心的困惑,因为想要更好地回应她,而在小组内请教的互动过程。

通过豆瓣私信,我采访到了帖子的楼主L,一位中学教师。在她的讲述里,更多的故事浮现了。

写下随笔的女生本身是一个认真、努力、对学习有自己的想法的学生。因为L不是她的班主任,所以L对她的印象不算深刻。

恰恰是这个随笔,让她们有了一次美妙的交集。

L本身布置的作业只有500字的要求,但是女生交上来的却是一篇接近1000字的文章。超出要求接近要求2倍的字数,足以看到女生的真诚和对L的信任。

女生提到的游戏《时空中的绘旅人》与她喜欢的角色艾因女生提到的游戏《时空中的绘旅人》与她喜欢的角色艾因

而面对女生在随笔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怀疑、对外界评价感到刺痛,以及因此对世界产生的不信任感,L想要尽可能地去帮助女生摆脱困惑。

但L自身虽然也是个游戏玩家,对RPG和ACT等类型都有所涉猎,却对于乙女游戏知之甚少。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情,L想到了她年初加入的豆瓣小组“女性玩家联合会”,里面时不时会有乙女游戏相关的帖子,组内的氛围一向友好且乐于助人。

Girls help girls. L决定在组内发出求助贴,想要听听大家的声音。结果表明,确实是有很多热心的女性友人们给到了L帮助。

有的人建议,楼主给学生多一些鼓励认可,让她自信些不去在意外界的声音;有些建议楼主让学生学会自我接纳,投入爱本身就是一个披散着光芒的行为;有些则提到了国乙社群中存在的网络上为了纸片人、以爱之名去攻击陌生人的情况,希望楼主提醒她不要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L意识到,自己要作出的回复可能相当复杂:既要理解学生对虚拟角色的喜欢,也要暗暗提醒了她得知道自己爱的对象和内容的本质。同时,还要暗含了一丝爱的边界的提醒:乙女游戏的圈层现象比较严重, L希望学生能够明白爱很珍贵,但我们不可以拿以爱之名去伤害别人。

在之前也提到过,L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玩家。L接触游戏的时间很长,从小学开始就会去玩亲戚网吧电脑上的帝国和红警,由于家里比较自由开放,因此她从小到大也没有因为游戏与家里人产生过什么太大的矛盾。

这也许也是L为什么能够那么容易理解学生,并且想要帮助她的原因。但乙女游戏面临的问题,可能远较“学生沉迷《王者荣耀》怎么办”更为复杂。


2

随着当年偷偷玩游戏的80、90后,慢慢变成老师和家长,社会似乎对于未成年人与电子游戏有了更多的包容。

有更多热爱ACG的家长,会主动带着孩子接触主机游戏、看动画,带领他们领略优秀作品的风采。但是很遗憾,在大多数时候,这一切并不包括今天故事中的游戏类型——乙女游戏。

因为其重剧情、轻玩法、几乎只服务于女性用户的特点,乙女游戏一直算是小众的游戏类型。即便有些乙女手游的流水已经十分可观,但这个类型似乎总是处在话语场的角落里,想要把乙游开除出“游戏籍”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大多数手游中常见的数值、外观等付费模式,在乙女游戏中也不常见到。乙女游戏除了少量的男主衣服、游戏封面等外观付费外,最主要的付费设计非常特殊:

玩家通过付费获得的,很多时候是卡面插画和剧情。换言之,这是一个在出售“内容”的游戏类型,乙游开发商也更常通过预告等方式来驱使玩家做出情感驱动型消费。

与大多数游戏类型带给玩家的目标感不同,乙女游戏出售的是标准化、商品化的恋爱体验,玩家在此体验与虚拟角色谈恋爱的感觉。因为是标准化的恋爱体验,玩家想要与某个可攻略角色进一步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是不受玩家控制的,她们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尝试。

传统游戏面对的玩家需求是想要找一款好玩的游戏,而乙女游戏面对的玩家则是一群对情感寄托有诉求的群体。

鉴于众多特殊性质的存在,也难怪即便L是一位涉猎广泛的女性玩家,仍然对乙女游戏知之甚微。

另一方面,乙女游戏却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重要的游戏品类另一方面,乙女游戏却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重要的游戏品类

乙女游戏的特殊地位,也导致了乙女社群的边缘化:虽然她们在网络上的声量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却是沉默的大多数。

以我采访到的乙女玩家G为例,虽然她的事例不能以一概全,但也足够管中窥豹。

G是一个在微博上积极发声的多游玩家。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绝对不会让同事亲戚知道自己的微博账号。

她可以让他们知道她在玩《宝可梦》和《明日方舟》,但绝不会让他们知道她在玩《光与夜之恋》,因为害怕他们因此将她看做是一个脱离了现实活在虚拟中的人,也害怕他们将其单身的原因归因于是她在玩乙女游戏。

总而言之,她害怕周围的人因为知道她玩乙女游戏而将她看做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她戏称自己“在网上高调回复:普信男关你屁事,到了现实中只会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就像玩家G一样,因为不想被认为“不正常”、“缺爱”、“逃避现实”,很多玩家往往会在现实生活中隐匿自己的乙女玩家身份。

不理解乙女游戏的圈外人在涉及“氪金”时与乙女玩家的不和谐讨论不理解乙女游戏的圈外人在涉及“氪金”时与乙女玩家的不和谐讨论

即便是被边缘化,即便很多乙女玩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都是商品的交易,是以钱换来的恋爱,还是有很多人甘之如饴。

也有不少的乙女玩家认为是她们所爱的虚拟角色的存在让她们变成了更好的人。她们觉得自己爱的人很美好,因而自己也想要努力变成更好的人。

关于乙游,在“女性玩家联合会”小组成员的讨论里,L也逐渐理解了众人所说的。

因为工作繁忙,L需要倾注很大的精力,而她喜欢玩的游戏又往往需要较高强度的集中度去投入其中,所以她玩游戏的时间也因此被压缩,没有时间玩游戏这件事让她感到非常痛苦。

但游戏带给人的力量,或许和类型并无关系。L对我说,“这种痛苦没法通过游戏本身舒缓。不过我有时候回家的路上会听一些游戏的插曲,听插曲的时候会让我一下子回到闲暇时代,尤其是大学时代那种全力投入游戏感受游戏世界的感觉。”

“在那个时刻会感觉自己喘了一口气吧。”

在大家的帮助下,L最终写下了给学生的回复。


3

“你的文章让我想起昆德拉的一本书,叫《生活在别处》。当然书的内容和乙游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其实他在小说里讲的人们对于真实生活是否值得一过的疑惑,和你跟我说你喜欢乙游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

生活在别处并不羞耻,喜欢二次元的人物,就像你说的,是在喜欢一种永恒不变的情感。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求不变,是人类的本能,这并不可耻。也不要在意那些嘈杂的声音。很多人会对他人的爱好肆意攻击,为群体划定标签。发表这样的言论的这群人,其实不过是将自己与他人所别,给自己过剩的自我增加存在感,殊不知自己的面貌可憎且丑陋。

能够从二次元人类身上获得共鸣和向上的力量,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值得珍惜的。只是我们最好还是要多一分清醒,正如你说的那样,人物的设定在满足我们内心需求的同时,也是游戏公司赚钱的噱头。艾因固然珍贵,但是人物的背后是无数策划、文本和资本的角力。说这些不是为了破坏你的喜爱,而是希望你能够尽量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如果有一天,更新后的他不如你所想,也可以少一点伤害。

最后,我还是想为我们真实的生活说一句话。二次元的生活是美好的、确定的、永恒的,但真实的生活也因为随机而显得富含魅力。为什么《怦然心动》(学生和“艾因”都喜欢的电影)让人心动,就是因为在随机和不定的生活中,有人能让你视变化为美好,那个人才如此珍贵。

无论如何,爱是没有罪的。只要不借爱之名执着叨扰别人,不要以爱之名伤害别人。那么爱能够让我们自由,爱能够使我们区别于芸芸众生。只是希望这份对于乙游和角色的爱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不过你平时已经很认真了,继续保持,你会有很好的未来。”

这个简短却细腻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L想让学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理解她。

在帖子中,还有一位用户提到了一句《银魂》中的台词,或许适合用来作这篇文章的结尾:“能为一个游戏倾注这么多不求回报的爱,有朝一日你肯定能发自内心地爱上一个人的。”

但愿乙女游戏的玩家有一天能够以真实的身份大声说出自己对角色的喜爱——在虚拟世界中享受美好与热爱生活,从来都不是一件相斥的事情。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43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