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准准,笔名“星盒子”。
十三年前,一个广州的夏夜,天气很热,具体日期已经遥远到记不清,梁准准(笔名:星盒子)完成了一张画。
绘画工具是梁准准的常用品:白纸,铅笔。画面上,男孩和女孩坐在长椅两端,女孩牵着气球,背后是向日葵花田。
这是“糖果屋”系列的第一张作品。又几个夜晚过去,这张画被电脑制成彩色,印到笔记本上,销往各地,传递到学生们手中,成为风靡全国的文具用品系列。
梁准准创造了伴随一代人学生生涯的糖果屋系列。在此后数年内,街头巷尾、地摊和文具店,印着他笔下作品的商品随处可见,而其中只有少数是正版。
糖果屋系列的本子,皮面精美,配文甜甜蜜蜜,适合年轻人用来诉说少年心事。在很多学生的校园回忆里,这些小本子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小角落。
但对于创作这一切的梁准准而言,他的生活并未因为这个系列受到多大影响,通过创作这一系列,他的收入只是够到了广州薪资的中上游水平。
前段时间,他在微博上发了第一张糖果屋插画的手稿。还是男孩和女孩坐在长椅两端,不过是尚未上色的线稿。这条微博被转发了一万多次,转发链里被顶得最高的评论是“哇,我的童年”。
1
回忆起过往,梁准准会习惯性使用“某年前”这个句式。
十六年前,他在广州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做漫画连载。那年,广州的这类漫画公司并不多,梁准准的老板是从香港过来的,对艺术有些理解,比较难得。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离职了。一是因为当时能力跟不上,二是因为行业大环境不好,公司经营得挺差。
千禧年代,热爱绘画设计的年轻人没太多选择的余地。当时距离教育部把“艺术设计”列入《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还没几年,在大多数人眼里,画画和音乐一样,只是爱好,要是靠这个混日子,就叫不务正业。
梁准准仍想靠着画笔过日子,就靠着招聘信息,找到一家文具公司,成为了一名文具设计师。
广州是中国最早形成文具批发市场的城市,在当时拥有十几个文具市场,总经营面积超过15万平米。
但世纪初的文具,和“设计”两个字还不是很沾边。学生们所使用的本子,大多还是封面统一、老师会要求买的那种。而一些花哨的款式,也只是随意找了些图片印了上去,美感乏陈可善。
他的这份工作,就是要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做一些很可能不会被注意到的设计。
1983年生的梁准准,当时正值二十岁出头。家人没太理解他的选择,认为他应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在父母眼里,“好的工作”是指成为普通白领,出入正规且高大的写字楼,拿体面而稳定的薪水。
设计师这个职业,似乎站在上述几个描述的对立面。但梁准准觉得这是一份荣誉,靠画画挣钱的工作很珍贵。
工作的头两年,他做过信纸和书签,但大多反响平平。文具主要受众是学生,梁准准就去摸清学生的喜好。他出入学校附近的文具店,看见有小孩揣着买来的本子,就上前问为什么买这个,学生说觉得人物可爱,他就记下来,当作参考。
一来二去,他备好了新系列的主基调:童话、甜蜜、情感,还有温暖。梁准准觉得,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能打动年轻人。
广州地区沿海,空气潮湿,夏天又闷又热,不怎么好熬。梁准准喜欢在这个季节去郊游。一个记不起日期的夏日,他来到了一片向日葵花园。
当时赶上了向日葵盛开的季节,视野里是明晃晃的一片花海,灵感从中流淌出来。夜里回家,梁准准掏出纸笔,很快画完了。
画上是一男一女的卡通小人,坐在长椅的两端,却戴着同一条围巾。背后是绵密的向日葵花田,还有童话里的城堡。
这是2006年,糖果屋系列的第一张画。年轻人梁准准还不知道他的插画,会在未来几年风靡全国。
2
第一张画完了。梁准准自己觉得不错,有点味道。但他不知道别人的意见,因为朋友都不怎么懂画画,家人也口是心非。父母虽然不理解这份职业,却多少还想给他支持,于是一味地给出了“挺好”的评价。
这张画过后,糖果屋的大致方向是定了。第一个系列画了32张内页图,4张封面,全是手绘,工作量很大。以前绘画设备不普及,只有上色环节会用到电脑,导致现在的梁准准一两分钟能搞定的活,当时要花一两天。最后的完成效果粉粉嫩嫩,青春感十足。
直到印刷,老板也没怎么重视这些画,认为设计太复杂了,不好印。梁准准说,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子的。
前一年,一位名为马蒂亚斯的德国教授在观察了十五年中国设计行业后,给浙江大学的王小松教授写去一封信,信中写到:在中国,由于没人教导企业家们,让他们明白“设计”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他们自然就以为,自己就是设计者,从而把受过专门训练的设计人员仅仅看作执行其指令的帮佣。
梁准准没什么期待感。画作就这样被投入工厂,置入流水线。印刷,装订,不出两个月,印有糖果屋的本子,被包装好,发往各地,供学生选购。
这一系列在文具店里被划分为精品。本子沉甸甸的,封面是彩色,内页也是。翻开后,有股淡淡的香味,彩图占了页面大半,适合拿来写日记,要价十块钱左右。也是因为这份“高价”,公司才把糖果屋当作一个项目来推动。
看一个商品的火热程度,如今依靠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足矣。但在十几年前,没有这个渠道,糖果屋火了,梁准准是靠QQ知道的。
2006年的QQ也很原始,才刚刚做好空间和宠物系统。画糖果屋的时候,梁准准顺手把自己的QQ加了进去。
第一批货印出三个月后,梁准准登自己的QQ,发现软件卡到用不了——好友申请太多了。他第一反应是“懵了”,后来一想,“噢,是糖果屋,他们已经买了这个产品,他们很喜欢”。
收到好友申请,QQ会有敲门声的提示,叩叩叩。梁准准把QQ挂着,“叩叩”的声音能连续响好几个小时。为了把这些顾客拉进QQ群里,他特意开了会员建 500人大群。
最多的时候,他开了五个会员号,同时管理22个分群。
3
广州的文具商贸生态繁荣。在海珠区公交凤凰岗站附近,革新路口站的一头,有条文具街,长二百米,文具店鳞次栉比。一德路、黄沙谊园有也有类似的集散地。因为革新路的款式最多,当地大部分80、90后的学生都会在开学前来一趟。直到2015年,此地彻底清拆。
梁准准长期去这类市场,成了人群中不普通的普通人。这些小店里,很多都摆着印有他作品的本子。再去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学生们捧着的已经是糖果屋了。
梁准准的创作环境
但大体来说,他的生活一如既往,既没成名、也没暴富,惟一的区别,就是QQ上多了很多好友。
到今天,已经很难去评估糖果屋系列当时到底有多火热,总销量又有多少。但网络上始终有这个系列留下的微小痕迹:在怀旧话题下,糖果屋本子很容易被提起;一旦有人说起这个系列,就有人会在下面评论“买过”。
糖果屋最火的那段时间,有些人会在QQ上给梁准准留言,问他是不是“赚了很多”。梁准准多次跟我澄清,自己根本没赚那么多。梁准准回忆,因为当时业绩的确有提升,老板给他发了奖金,和底薪加在一起,最终能达到广州的“中上游水平”,大致在两千到三千块钱中浮动,最高的一个月,梁准准拿到了2500元。
梁准准
我没有大家想象中说的那么好,可以赚很多钱。做设计真的很好,就是过程中并没有这样子的(收入)。
而且公司的盈利,因为盗版的介入,也完全无法和糖果屋本身的影响相提并论。
4
发现盗版,对梁准准来说有两个节点。
一次是看到QQ上的粉丝晒糖果屋的图,他发现“好多不是自己的东西”。另一次是出门逛街的时候,梁准准看到路边摊上摆着镜子,小小的、女生随身携带的那种。镜子上印着糖果屋的画,他拿起来看了一下,还问了问生产镜子的公司,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画被盗版了。
盗版贴纸
类似的场景越来越多。在广州地铁上、公交上、街道上,十个人里面,可能有两个都拿着盗版的糖果屋产品。有些是小装饰品,有的印在T恤上,有的甚至覆盖了床上用品三件套。可正版的糖果屋产品,只有一系列笔记本罢了。
在网友晒出的三件套下,梁回复:“这样的枕头,晚上会发甜蜜的梦吧。”
糖果屋系列的影响蔓延全国,很大程度上是由盗版完成的。
看着QQ空间里粉丝晒的产品图,梁准准也不好意思说“这是盗版,不是正品”,他不知道怎么办。盗版帝国向这位设计师步步紧逼,其中不少设计,还不是照样全抄,而会拙劣地改一下图,有的去掉人物头上的帽子,有的去掉围巾,“就把你的图就乱七八糟地编辑成一些不属于你想法的东西”。
盗版产品一种
梁准准先是高兴,因为觉得自己作品影响力大了。但他也很生气,“QQ就印在本子上,哪怕加上QQ,打一声招呼也行啊。”
十几年前,版权就像地上的钱,谁捡起来,就能不声不响地花掉。
发现事态变严重后,梁准准去找老板商量,他觉得当时的公司有资金和实力去尝试打击盗版。但老板回应: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看开一点就好了。梁准准又补充,“其实当时这个公司也在抄袭人家的。”
按广东话讲,梁准准自己就是个打工仔。盗版再迅猛,对我也没造成太大影响,而且别人抄袭,也说明是认可我的作品,梁准准这样安慰自己。直到他开始创业后,盗版的獠牙才逐渐显露。
5
糖果屋系列走红以后,梁准准和老板产生了分歧:老板偏向于成本计算,而他习惯从情感角度出发。在公司又呆了一段时间,他就离职了,开始经营一家小公司,实现自己的想法。
梁准准自己的公司在深圳,最开始没招人,规模很小。全体员工,只有他和他的表哥。
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继续经营糖果屋系列,这次的主题,叫糖果物语,和之前的设计还是走同一个风格。这回创业,开始挺成功,挣了一点小钱,他们觉得这个事情能做,就开始招人,然后把赚回来的钱投入新产品,继续生产。
盗版如期而至。
糖果物语问世不久就遭遇大面积仿造,其中的抄袭方,有不少是大型厂商,实力雄厚、出货快、成本低,而且造价远远低于梁准准公司生产的正版系列。这也导致同样的设计,批发商更倾向于选择盗版的。梁准准的公司资金周转不下去,很快就关门了。
盗版产品
在2011年,梁准准通过司法程序向两家公司提出了抗议:一家是浙江温州的文具公司,盗用了糖果屋系列作品;另一家公司在深圳,专营女式内衣,侵权使用了糖果屋地下铁的设计。
这两次抗议都无疾而终。梁准准说:“我们只能尽量防范,学着更聪明一些”。
公司倒闭后,梁准准受一家大厂邀约,前去做设计。好在,这次的上司很重视他,事业顺风顺水。再后来,他攒了点钱,又开始创业,主业还是设计,一直持续至今。但因为事务繁忙,他很少亲自负责设计了。糖果屋的故事,也在这期间逐渐消弭。
梁准准说,这一做,真的一不小心做了十五六年。
6
今年的6月29日,梁准准点开自己的微博,动态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他随手发了一条,大意是自己是糖果屋的设计师,如果这条点赞过一百,就和大家分享糖果屋过去的故事。
很快,这条微博的点赞数就变成了一万一千多。
随后,梁准准又发了糖果屋系列第一张作品的手稿——就是开头那幅,然后一天没看手机。再打开微博的时候,未读消息已经上万条有余,像极了当年“叩叩叩”响个不停的QQ。
过去遭遇的不公平、失落、遗憾,他觉得,在这一刻,也都烟消云散了。糖果屋带来的收入会花光,但它带来的记忆永远留在人的脑海里。“即使都十年了,还是这么厉害,一下子就过来点赞转发,我觉得这比你赚的钱更加深刻”,梁准准说。
作为回应,梁准准又手写了一封信(他问我,你是不是很久没写信了?),信中所用字体,是糖果屋系列的标志款式,卡通、稚嫩,带着可爱的符号。右下角,是带着围巾的糖果屋主人公。一位网友回复:“有些人把梦画了一辈子,在你的青春住了一阵子”。
在这封信里,梁准准没怎么提到过去的遭遇,只写了当下的情感,还有对网友的祝福。事实上,对于这位设计师而言,那些过往早已模糊不清。当问及以前的不易时,他总是一言带过,追问细节时,也总是“记不清了”,但他却能详细地对我复述,画下第一幅糖果屋那天,在向日葵花园看到的场景:
我去到一个向日葵的花园,里面很多很好看的向日葵,当时空间比较辽阔,天气也非常好——安静的那种夏天,蝉鸣的声音,对吧?那会儿有白云朵朵,满天白云,每朵向日葵都向着太阳。
*Aria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