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蒸蒸日上的游研社,忽然很想写篇文章怀念一下《大众软件》杂志,那个伴随了我几乎整个游戏人生的重要伙伴。曾几何时,我也是像盼着游研社半夜更新那样,期盼着每月的大软。
其实下笔的时候也很犹豫,写纪念和缅怀,显得大软已经死了似的。可是毕竟大众软件这个名号还在,即使杂志休刊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什么的也都在运作着……
但是谁都知道,那个曾经的大软确实是死了,那个曾经的大软活着的时代也死了。
如今在百度上搜索“大软”,第一条蹦出来的已经不是《大众软件》的简称,而是炉石中的一张卡牌。
大软最近一次出现在主流视线中,还是因为一场悲剧
曾经中国最著名的游戏媒体之一,如今竟会变成这样。这是七年前的我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
七年前,我曾有幸在大软短暂地实习过一小段时间,如果不是因为家里人反对,可能还有机会入职。那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在邮件中向大软编辑部毛遂自荐时,我是这么写的:
“大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里头充满了灵气的文章。很多时候我看着大软里面的一篇专题企划会感到一种奇妙的灵魂上的契合,好像就是命中注定让我看到这样符合我的内心,好像专门是属于我的文章。我会为这个世界上其他没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感到惋惜,惋惜他们体会不到我所体会到的这种奇妙和感动。即便整本大软只有那么一篇文章,我也会愿意买下来。”
确实,在大软实习的感受就好像,我是命中注定要遇见那些人,我是命中注定要去做那些事,而我的整个人生,我玩过的所有游戏写过的所有文章,都在为那一刻做着准备。就好像很多人看到《头号玩家》之后的那种心情,那种渴望已久的认同和归属,很多年前我在大软编辑部找到了。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光是我不能继续为大软工作,大软本身也很难继续为读者服务下去了。
2013年的时候,大软就因为诸多原因经历了停刊的危机,好在后来借到了电脑游戏新干线的刊号侥幸续命。当时看到国内外的游戏杂志在那一时期(比如我也很喜欢的《家用电脑与游戏》)纷纷停刊,虽说有一种唇亡齿寒之感,但还是心存幻想,觉得大软可能作为纸媒的最后一个堡垒坚持下去……即便我已经看到了大软越来越厚的广告和越来越多的错字。
直到2016年底,大软宣布休刊,幻想被彻底打碎。
五万多人为最后一期大软众筹了七十多万元,虽然大大超出众筹目标,但大软巅峰时期的销量可是38万册
当然,如今还有一些优秀的游戏杂志还在坚持,比如《游戏机实用技术》。但在我看来,杂志的时代,在大软休刊那一刻,算是彻底结束了。
我想起来,在《林中之夜》里有一章,是主角Mae和她的朋友Bea前往儿时所向往的大商城,却只看到曾经的辉煌与繁华变成了一片萧条。Mae不停地问为什么这家店倒了那家店没了,Bea永远只有一个回答:
“THE INTERNET”
最后Mae和Bea决定,以后再也不要回来了。
这是《林中之夜》里最让我难过的一段剧情。
“我要整个牌子,写着网络俩字儿,一直举着,直到你问完”
在网络时代衰落的又何止是商场和纸媒呢。
但让我哀伤的不只是衰落的事物,更是衰落这件事本身。我从来没有学会,该如何告别,该如何面对自己所爱的一切终将无可挽回地远去和消亡。
而比告别更痛苦的则是,眼睁睁地看着所爱的人和事被消解被扭曲,却无能为力。曾经的美好虽然还活着,可所承载的意义却早已死去,只剩下了滑稽与无奈。就好像Mae和Bea所目睹的冷清的商城,以及我在大软微博下看到的个位数的转发和评论。
我甚至有时会想,如果大软直接光荣地终结在最后辉煌的一刻,是不是会比现在的苟延残喘好很多。
但是无论如何,大软还活着,就总有涅槃重生的希望。即便大软最终真的在默默无闻中彻底消亡,它的意义也会被后来者所继承。我应该乐观一些,不要一味地怀古伤今。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个道理我是懂的。大软这一干纸媒的衰落是伴随着时代进步的。谁也不会愿意退回那个信息匮乏只能靠每月的杂志了解世界的年代。如今的时代,别说等一个月了,就是等一天,信息都会过时,谁又想当那个村里刚通网才知道大清亡了的人呢。动一动鼠标就可以查到何处有宝箱何时有打折的感觉多爽啊,还不花钱。
大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已经不再适应如今节奏,该让位给后来者了。如今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应该能让人放下低效原始的过去,积极地迎接新时代了。
然而,我还是无法说服自己。
毕竟,新闻和咨讯只是杂志的一部分,那些优秀的文章才是大软的精华所在。我现在都还会记起大软上冰河写蓝极速事件的专栏文章,枫红一刀流细致实用的《半条命2》攻略,哦,还有坏香橙那篇充满争议的茶壶与机枪兵的游戏评论……
这篇文章讲述了十多年前蓝极速大火的生与死,以及自此仍未断绝的伤与痛。我看哭了
但是好文章也并没有那么稀缺。当看到触乐那篇《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还有游研社一系列关于游戏与亲情的系列文章的时候,我会觉得,如果曾经的大软还在,这些就是自己会在大软上看到的文章,甚至更好。
于是我又在想,那自己到底在伤感什么呢?是大软文章背后,那些让我感觉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编辑和作者吗?
可是大软的编辑和作者们,大多数人如今也仍然活跃在第一线,他们的作品还是那样的有趣和精彩。比如在触乐和游研社,就还能看到很多当年熟悉的名字,虽然他们没有继承“大众软件”这四个字的皮囊,但却得到了大软真正有趣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个我所怀念的大软从未离去过。
更不用说,再不济,“大众软件”这个皮囊也还在,也还有重获新生的可能。
得了,那我还瞎怀念个什么劲呢。无非就是怀旧病发作,感慨一下逝去的青春和不灭的回忆。最后还应该总结一句,真正怀念的不是大软,而是和大软一起经历的人和事,是那个有大软陪伴的自己……
到这种时候,就应该问一句自己,如果不考虑情怀作祟,在如今的环境下,有那么多优秀的网媒可以选择,我还会想去翻阅一本大软吗?
想。
奇怪的是,大软仍然有着情怀之外的特殊之处。似乎确实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今天遗失了,让我如此地怀念。
我想来想去,还是认为,《大众软件》杂志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不可取代的。
传说苏联解体后,有人问需要什么才能建成未完工的瓦良格航母。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说,需要苏联,需要党中央,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同样的道理,优秀的内容,优秀的作者,优秀的编辑,现在到处都有,但还是缺少一个可以组合并承载这一切的平台。游研社和触乐之类的平台做得是很好,但是总感觉离巅峰时期的大软还差那么一点点。
毕竟,曾经的大软所集合的元素实在是太多了。它不光讲游戏,还讲办公;讲软件,也讲硬件;讲现状,也讲历史;讲ACG,也讲严肃文化;既讲IT产业,又讲人间百态……
大软帮助我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选购了家里的第一台液晶电视……大软也告诉了我CPU和GPU有什么不同,芯片的工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软还教会了我如何给CPU超频,如何使用各种模拟器……大软还让我接触到了克苏鲁神话,也让自己第一次明白“梗”、“弹幕”这些流行文化都是怎么回事……
当然,最刻骨铭心的是,大软在七年前就传授了挖比特币倒比特币的方法,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太懒……
就是2011年10月下的大软,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比特币,这大概是自己离传说中的财务自由最近的一次……
确实,大软的所有内容,如果我自己去找,现在也都可以找到,有无数的论坛和自媒体会告诉我所需要的一切。
但是,没有什么可以像大软那样,用精准的眼光找到这一切,用自己的风格把它们打包推给我,告诉我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重要的。
人是有惰性的,不推给你,你不会主动去看。人也是有局限性的,只靠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
以前我可以把一本杂志当宝贝一样翻来覆去看好几遍,连广告都会瞄上几眼;但是现在我却连公众号更新的文章都懒得看,更别说主动去看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东西了……毕竟,如今那么多那么多的信息,我又怎么知道该看什么呢。
在信息本身不再稀缺的时代,稀缺的变成了传递信息的媒介。
大软真正让人怀念之处就在于,它像玩家们的《Playboy》,教会了我成为一名头号玩家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告诉了我一个头号玩家应该有怎么样的生活。
游戏玩家的世界,永远不只是游戏本身。
是《大众软件》,向一开始只想找游戏攻略的我展示了游戏背后的内涵,硬件内部的魅力,网络暗处的涌动,社会大势的变革……曾经的大软,带我走进了一个自己之前从未想象过的美丽新世界。
就如那句《银翼杀手》经典台词所说:“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c射线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
我也不清楚,如今的玩家是不是能够体验到这种美,或者,他们到底还需不需要这种美。
也许最好的模式永远是当下的模式。
然而无论如何,我是多么希望,如今可以再次出现那么一个集合了我们一切渴望与梦想的地方,定义我们,代表我们,属于我们……
就像家一样。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
-
谢谢你,曾经玩过我的游戏 之前看到游研社发布的征文信息心里有点想法,作为一个刚刚奔二的人,顶着学业压力手动滑稽,面临着脱发 ...CHN_MarxLEO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