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遍地的游戏软件制作公司里面,有一家名头并不响亮的小公司——winkysoft。其实他在日本本土当时也不怎么火,但是他的成名代表作却是火的一塌糊涂,那就是《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简称《机战》或者《SRW》。
生活在国内的80后绝大多数应该和我一样,小时候并没有机会接触比较多的日本的机器人动画片,而这里面最有名的两部机器人相关的日本动画《阿童木》和《机器猫(哆啦A梦)》,至今也没上过《机战》系列大舞台。最早引起我对《机战》系列注意的动画片其实是一部叫做《星球大战》的“美国”动画片。
年轻一点的朋友可能读到前面要犯迷糊,《星球大战》啥时候上了机战,图一上更是莫名其妙,这明明是日本的《战国魔神豪将军》。其实这里面有当时的历史原因在里面,当时的部分日本动画的美版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原著什么剧情推广到国外还是什么剧情。剧情给完全打乱重新编辑,甚至还有两部动画揉成一部的,这一块国内朋友最熟悉的应该是《太空堡垒》和《超时空要塞》,这已经是一个新话题了,这里就到此为止先行打住。
这部《星球大战》,也就是《战国魔神》登录到《机战》系列的时候已经是系列作品的第四作——《机战EX》,不过我认识到《机战》还要更晚一些,是95年的《第四次》。90年代国内出现了比如《电软》这样的游戏杂志可以让玩家们更多的了解游戏市场的资讯,大量的包机房也降低了玩新主机游戏的门槛。总而言之这种种的巧合叠加在一起,让这部在邻国红遍半边天但是在国内几乎默默无闻的系列大作,开始大量的进入中国玩家的法眼。
回到我们一开头继续介绍winkysoft,也许不少人的一个吐槽已经憋了很久了。《机战》系列的缔造者不是俗称眼镜厂的B社吗?这两家公司是开发商和发行商的关系,拿日本最著名的RPG做例子。《勇者斗恶龙》系列很多人都以为是艾尼克斯,后来的史艾开发,其实并不是,比较著名的东星,LV5这些都是《勇者斗恶龙》系列的开发者。《机战》系列最大的魅力就是高达这类大量动漫人物的登场,小体量的工作室自己是干不了的,但是这个小工作室有他自己的优点长处和创新力,强强联合就这样产生了。
1991年,在新型主机gameboy上,这款未来几十部续作的开山作诞生了。这个时候国内就连小霸王还都没有普及开来,gameboy应该只有极少数人听说过存在而已,从后来留下的访谈资料,初代《机战》居然是为了蹭当年《大战略》的热度,搞了一款机器人版的《大战略》出来(单纯的高达版《大战略》之前有过FC上的SD高达)。
同年在FC上推出的《第二次》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后来《机战》的创始者。他打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观,并且把各种动画的设定关系融入到这个新的世界观里头,同时创造的原创人物安腾正树和白河愁,尤其是后者至今也在机战圈子里面拥有极高的人气。
《第二次》制作了世界观,落实了人物角色的特技——精神,《第三次》出现了改造的概念,《EX》把改造扩展到武器,《第四次》敌方行动时我方可以选择行动的强化芯片和运动性概念加上原创主人公,到此为止现代机战的主干要素已经全部做齐了。
1997年,《机战》史上如果说有一部作品被神话的话,应该就是这一部了。《超级机器人大战F》,二十年过去了,他应该是整个系列中争议最大的一部,也是留下诸多传说的一部。当我们向别人推荐一款怀旧老主机的时候,往往会带着推荐几个代表作。比如红白机的《魂斗罗》,PS的《最终幻想7,8,9》之类的,不过你不会看到有人推荐你买PS2去玩《机战Z》或者买PS3玩《第二次OG》,我见过的唯一例外就是这款被神话了的SS(世嘉土星)版的《F》。中日的不少怀旧网站或者论坛在谈到SS代表作的时候都会加上他,应该也是系列最辉煌的时刻吧。尤其难能可贵的SS版的《机战F》还有日本主机历史上最恶劣的BUG,会把你记忆卡里所有的记录(是所有,不限于《机战》)全部清空,尽管如此都不能影响到他的地位,确实太恐怖了。
winkysoft在制作游戏的时候对“音”非常任性,这作表现的很明显,现在在谈到SS版和PS版区别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是肯定会提到的要素。有个关于配音很著名的故事,选配音坚决不用代役。很多动画比较老,当时的配音演员不少在游戏制作的时候已经去世了或者不能出演,于是一些以前无声版登场的角色在这一作全部被砍掉,比如魔神三部曲的古莲泰沙因为配音富山敬去世,本作就被砍掉,珍宝3神胜平的配音大山因为公言以后只配哆啦A梦,也被砍,圣战士里的重要角色卡拉里亚也是因为配音问题角色被砍,同样是圣战士里托度的配音演员因为已经隐退,联络不上,居然动用侦探社把这个人挖地三尺找了出来,这份任性整个日本游戏历史上,怕是找不到第二家了。
winky制作的《机战》特色还有剧本的制作。《机战》系列的著名制作人寺田贵信曾经对winky的制作人阪田雅彦评价为“剧本方面可以全方位的信赖”。在日本这个重视游戏剧情的国度,极少有人能获得这样的评价。而且winky作品的剧本干货极多,写作特点也和之后的机战完全不一样。阪田的写法是导入原作的设定,然后根据原作设定自己写一段新故事,写作的时候尽可能脱离原作,强调原创故事。后期的机战作品基本是尊重原作,强调原作重现,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写作风格。
我自己接触过几款《机战》的汉化工作,《魔装机神2》推出以后有人找到我想要把前两代《魔装机神》的汉化制作掉。我在阅读了文本以后,表示了拒绝,这份文本上的用语用词水平太高,不是我能处理的,我虽然能把意思翻出来,但是整体文字的水平会下降一个档次,实在对不起玩家,要做也等自己有那个实力以后再说吧。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觉得我随口胡诌了一个比较酷的拒绝理由,不过我自己确实是被阪田的脚本所折服了。
若干年后参与制作了《第二次OG》的汉化工作,特意挑选了对应《机战EX》的前三十多关的文本进行了翻译,翻译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某句日文用词有点别扭,对照《EX》的文本发现感觉到不舒服的都是被新脚本家所修改的,尽管脚本有劣化,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整个《第二次OG》里,前后的优劣也是非常明显,这算是目前发表出来的作品里唯一我翻译的阪田文本,依旧感觉到惶惶恐恐,糟蹋原作了。
winky在《机战F》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物极必反,他的好日子也走到头了。关于winky为什么脱离或者被脱离机战项目,没有人给出公开解释;具体什么时候脱离《机战》项目,也有两说,一说是在PS的《真机器人战线》之后,一说是《阿尔法》甚至《阿尔法外传》之后,不过就算是后者,开发的主力也和他们没啥关系了。随着《阿尔法外传》里最终boss白河愁的身亡,winky社从此和《机战》本篇永别。
之后的winky
之后的winky自己打造了一个类似《机战》的品牌——《圣灵机》。这部作品的的人设世界观采用了和魔装机神比较类似的设定,不过前面提到的剧本大神阪田并没有参与,丧失最大优点做出来的这款作品作为一款战棋游戏各方面可以说都是失败,可惜人设立绘至今没有拿出来再利用。本来计划在DC上推出的《圣灵机2》,DC退市了那么多年,世嘉的海王星酱都出了好几代一点也没推出的迹象,不知道哪一年已经胎死腹中了。
在GBA上给小岛的作品ZOE做了个续集,现在一般人提到ZOE系列都是PS2上那两部,一般人也已经把GBA上这部给忘了,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
在PS2上也推出了一款全勇者的类机战游戏,评价也是平平,没有给玩家留下什么印象。
2010年,《魔装机神》系列宣布复活,并且在NDS上重制。
2012年,沦为有生之年的《魔装机神2》发布,作为首发特典居然是PSP版的《魔装1》而且在NDS基础上又进行大幅优化,并且全面加入配音,阵容豪华的再一次感觉到winky在配音上的任性……(这个首发特典版现在作为一般游戏可以在日服的PSN商店上买到)。游戏添加了词典功能,不过一大半内容是为里面的中国人角色黄炎龙说的中国成语故事做解释,真心任性。
同2012年,《第二次OG》发卖,前半段加上后面的《黑狱》几乎照搬了机战EX的文本,这是winky在脱离机战制作以后十年再一次加入到主流机战制作相关。另外部分土星版《机战F》的音乐也被原样搬运到《第二次OG》里。
2013年,《魔装机神3》登录PS3主机,一贯给力的剧情,一贯给力的音乐,游戏本身作死,而且这回死作大了。游戏早期敌人所有杂兵的机体武器全是15级满改,而且所有武器全是可以移动后攻击的P武器。由于BOSS的设定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只是杂兵,于是出现了杂兵强于BOSS的奇葩景象,和白河愁的真古兰森交战的那一关尤其明显,系列最强角色的白河愁的攻击力是整个地图里最低的。不过由于这个BUG导致游戏难度比早期的《第X次》还要难的多,不少人根本没有见到白河愁就放弃了。
2014年,《魔装机神F》,可能是由于3的作大死,系列被完结,系列之父阪田不知道是自愿还是被自愿,没有参与到制作。本作剧本的干货是历代最少的,大概只有之前作品的二分之一,存在几乎没有分歧的分支路线,难度为历代最低,大致和《第二次OG》差不多甚至更低。
2015年,winkysoft卒。
在中国的评价
关于winky的音乐制作水平,中日基本上保持一致,都认为水准很高,前面提到的SS版的《机战F》的音乐在国内也是受到很高的肯定的。但是在剧本制作方面却体现了分歧,很多中国玩家反而觉得winky退出主要制作的《阿尔法》开始,《机战》的剧本上了一个大台阶。
winky制作的机战画面简陋(客观的说,有早期主机的历史因素在里面,PSP的《魔装机神2》开始,画面并不简陋),偷工减料。而且还不能关。
winky的一些设定过于奇葩,比如G高达的多蒙一个黄金手指超必杀给杂兵一刀切回去的设定不爽等等。
总的来说是负面高于正面,死不瞑目啊。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