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化
【白夜谈】手小能不能玩扑克牌花切
鱼钩
3小时前 发布

花切,或者说花式切牌、花式扑克牌,是一种以扑克为道具的艺术表演形式,也可以理解为纯粹物理意义上的“玩牌”。

因为强烈的表演性质,花切往往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加上扑克牌整整有54张,这又为玩家的手舞指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普通观众一眼过去,大概就是“好难的操作”和“好巧的手法”两种并行的感叹。

我最近对花切产生了兴趣。不过我并没有什么艺术追求和表现欲望,纯粹是因为进行码字思考、看视频等不需要手的活动时,手太空闲,想要找点事做。

学生时代,还可以靠转笔和转书聊以慰藉(或许正是这些嗜好养成了手不能停的习惯),工作以后,直到最近才骤然发觉花切的可贵。

至今残存部分肌肉记忆至今残存部分肌肉记忆

扑克便宜、常见,不像剑玉、指尖陀螺等玩具,上手前还得做花一笔资金购入设备;另外花切入门便利,不论B站或油管都有大量保姆级教程,从易到难不一而足,给人一种从头开始驯服双手的趣味体验——有点林克伫立初始台地,遥看海拉鲁大好河山,满怀期待的意味。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项骤起的兴趣,瓶颈期也来得太快了点,尤其是当牌动起来手指却常常够不到牌,跟着教程步步走却控不住牌洒一地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手太小,玩不了花切?

其实稍作搜索,就会发现“手小玩不了”确实是花切界的大哉问,从这门手艺活诞生以来,从国内到海外,相关争论从未断绝,也不知劝退了多少新人。

花切使用的扑克牌大小一般是61mm×91mm,相比其他在手中把玩的玩具,尺寸更大。部分高阶、更具观赏性的手法,确实对手掌的大小和手指的长度有一定要求,而面对相同的项目,小手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掌握。

据我观察,不少人都是带着不满和无奈提问的——就像“手指跨不了八度怎么弹钢琴”“扁平足是否不适合跑步”之类的问题,大家在问题出口前就已经有了预设的答案,问完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

当然,和所有类似场景一样,圈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倾向于鼓励,且鼓励的形式相当多样。

最常见的法子是举例。比如一位女生,以手腕上的第一条纹路为起点,到大拇指尖的长度为9.8厘米,到中指尖的长度为16.7厘米,算是小手——实际上我的手大概也就这个尺寸。

但在这个手掌尺寸下,她却能完成Mantra动作——这个动作对每根手指都有要求,大拇指需要扣住一叠牌,食指需要勾回一张牌,其它三个手指则需要兜住另一叠牌。算是证明了小手也能完成绝大多数单手切。

Mantra动作演示Mantra动作演示

更极端一点的,是把花切当成了一种精神追求,有志者事竟成,这种信念下有没有手都不要紧了。

油管主Kevin Ho油管主Kevin Ho

针对到具体的个人,除了“多练”之外,建议也有技术改良派和道具改良派之分。前者建议玩花切不用太拘泥于教程,完全可以因手制宜,扣不住扑克的长边就扣短边,一根指头不对就换根指头试试,总有解决办法;后者认为牌大牌厚影响操作,干脆换更小尺寸的牌或是半副牌玩。总而言之,虽然各建议都有或支持或反对的看法,但有一个共识:只要你想切,总是能切的。

小红薯就有不少花切“小卡”教程小红薯就有不少花切“小卡”教程

我十分认可上述各式观点,然后在纠结中放下了花切。老实说,我只是一时玩心起,没啥坚定的意志。到底是坚持苦练出成果,还是摸索合适自己的玩法,抑或是换新道具降低困难,我选不出来,也不想选了。

前段时间假期回家,我拿着家里的扑克牌给爸妈展示了一下最基础的鸽尾洗牌和查理切,得到了“不学无术整天搞什么呢?”的一致评价,我才猛然发觉,自己与花切之间的芥蒂消失了。

并非爸妈的评价刺激了我,而是他们评价完之后自然地夺去扑克牌开始笨拙模仿,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最开始对花切有兴趣的初衷。

没有特别想要学习钻研的技术,没有要为谁表演展示的热枕,手小能不能玩,到底该怎么玩,这些根本都无所谓,因为我只是试图往手里塞点东西而已。

“猫都不看”“猫都不看”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戏博物馆
1
展开全文
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查看更多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