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之船」是一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把一艘船上的木板逐一替换,直到船上的所有的木头全部换新,那此时的船是否还是原来的船?
自这一提问出现之后,这个古老的话题便流传至今,仍索绕在所有思考者的脑海中。
在人们用头脑与行动为此争辩的期间,互联网上也有一艘「忒修斯之船」正在驶来:
维基百科上,「忒修斯之船」的页面内容经过长年的修改、编撰,已经实现了全部替换。
当下的「忒修斯之船」的百科词条内容,与最初形态相比已经没有半点相似,每个“部件”均已替换,但它仍然承担着相同的职能、处于同一个位置。
「忒修斯悖论」,戏剧性地以这种方式实现于其自身。
在传说之中,忒修斯是雅典国王,曾做出杀死怪物米诺陶的壮举:他率着大量青年乘船前往克里特岛,杀死怪物,解救了作为贡品的少年少女。
为了纪念他的英勇,人们数年如一日地保养忒修斯乘上的那艘船,直到船上所有的木板破旧不堪,不得已依次进行替换,直到最终,船的所有构成部件已经全部换新。
由此,一个问题便诞生:这艘「忒修斯之船」是否还是原来那艘?
尽管首次提出这一问题的人已经无法溯源,但其第一次出现于书面中是在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作品里:
“忒修斯和雅典青年乘坐的那艘船有三十支桨,直到法勒鲁姆的德米特里时代,雅典人都一直保存着这艘船,因为他们拆掉了腐烂的旧木板,用新的、更坚固的木材代替。以至于这艘船成为了哲学家讨论事物生长逻辑问题的典范:一方认为这艘船保持不变,而另一方则认为不是。”
正如普鲁塔克的记载所言,「忒修斯之船」提问自诞生以来便是哲学家们争论的重点,它也成了「把其所有部分被替换后原主体是否存留」这一哲学问题的代称。
讨论的重点则落在两个方面:如果要说「船仍是原来那艘」,但其船身木板已经全部替换;如果要说「船不是原来那艘」,那它何时开始不是的?
数千年来,哲学家们就此展开了跨越时空的讨论。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曾用「四因论」(将实体的原因归类为: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解释它:即便材料改变,但船的形式因并未改变,因此忒修斯之船仍是原来那艘。
但正如诸多悖论一样,「忒修斯之船」并未有最终解。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还以「忒修斯之船」为基础,提出另一个问题:假设有人拿走忒修斯之船被替换掉的原始木板,逐一组成第二艘忒修斯之船,那这两艘哪艘才是「忒修斯之船」?
直至今日,关于「忒修斯之船」问题仍在被人们反复争辩,因其涉及对「同一性」的讨论:是什么让个体在不同时间与情境下保持相同——20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为何是同一个我?
正因如此,「忒修斯之船」问题也可以以变体形态衍生至生活中,引发人们的思考,比如最常被拿来类比的,便是关于人体细胞更新的问题:人体细胞7年一换,7年后我和当下的我是否一致。
当然,这个流传已久的问题其实一直存在着些许误解:“人体细胞7年一换”的说法诞生于2005年的一篇论文,其结论是“人体内细胞平均年龄在7-10年之间”,但这并不是在说人类的身体每7年便换新一次:有些细胞寿命更长,有些更短,诸如大脑细胞等部分细胞几乎从不更新。
由于“赛博”文化的发展,各类动漫、游戏作品也都提出了相似的问题——当人类可以替换肢体或脏器,或许也会被替换成一艘新“船”。
亦有人用实践来履行它:一个名为「忒修斯之船」的朋克乐队就遵循这一名字,每次巡演把成员挨个替换。
但就在人们把这船讨论得如火如荼的期间,「赛博忒修斯之船」已经悄然出现。
英文维基百科上,「忒修斯之船」的页面成立于 2003 年7 月 15 日,一位未署名的用户写下了初始版本。
这一版本中,内容十分简单,甚至表述有些口头化。但这也是因为,此时距离维基百科问世还不到两年。
经过多次编撰,直到2006年,「忒修斯之船」的词条才初具规模。
正如我们所知,维基百科并非仅由专业人士撰写,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编辑中。「忒修斯之船」的内容也同其他词条一样,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修改、润色。
而在这期间,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编撰者参与下,它的百科内容进行了大量删减和调整,一些不准确、不符合、甚至不够专业的文案,由此得到了修正。
目前,「忒修斯之船」词条的版本最后一次更新截至在了2023 年12 月 31 日 。全篇字数为 18219个字符。
自2003年以来,它已经被修改了1792次。
更重要的是:最初版本中的所有文案,已经在过去二十年内被全部换新。
这造成了如今十分戏剧性的结局:「忒修斯之船」的概念在它自己身上完美实现了。彼时扬帆出海的百科词条,此时全身木板已经被尽数更换。
那此刻「忒修斯之船」的百科词条,还是原来的吗?
就在不久之前,维基百科的官方账号于「X」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很快成为了网络热点。
并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对「忒修斯之船」的讨论:如果此时再用「忒修斯之船」的原文写一篇新的百科,那哪一篇才是「忒修斯之船」的百科?
对于这一古老的问题,人们再一次开始争辩。
但显然与此前的千年时光中一样,它并不会迎来「终极」答案,这也是这一哲学问题的奇妙之处。
而更为奇妙的地方在于,这场跨越时间尺度的求知,在无形中的遥相呼应。
诞生于传说中的船,于公元一世纪作家的笔下凝结成了没有答案的疑问,数千年后,用20年时光和1800次修改,仍想探寻谜底的人们在无意识中将这船本身复现于互联网。这场漫长的接力中,每次编撰都是千年前思考的回响:
现在的忒修斯之船,是否还是原来那艘船?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