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万人空巷的影视作品,现如今再度化身流量黑洞——对于这种文化现象,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些经典老番们的名场面,在其原有信息被分解、扭曲以及重构之后,最终化表情包、鬼畜视频等等模因,在网络上疯狂复制传播。
不被鬼畜过的四大名著,不能称为四大名著
然而,无论一个新梗的热度能维持多久,可以肯定的是,观众们很难在这些整活的熏陶下,产生对原作的兴趣。最多在吃腻了鸡蛋之后,突然想见一见它们背后的“鸡”——也就是把原版视频搜出来再看一遍。
这种约定俗成的打开方式,却有一个特例,它就是44集大型清宫历史剧《雍正王朝》。
1
1999年首播的《雍正王朝》,与诞生于2001年的《康熙王朝》,均改编自二月河小说,在历史线上也有继承关系,因此通常被视为一母同胞。
早出生两年的“四阿哥”,口碑着实被“皇阿玛”压制了老一阵。时至今日,但凡从中年油腻大叔云集的K歌房门口走过,你大概率听到的依然是“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然而,伴随着去年中旬以来《雍正王朝》二次元创作的爆红,此前各大影视解说UP主精讲类作品的人气,以及原剧集的网络点播数一路飙升。在万物皆可鬼畜的B站,播放量排名靠前的“雍正”主题原创视频,居然大部分都是严肃类的解说节目。
无论是UGC创作者还是观众,在这部剧面前都收起了过往的肆无忌惮,重拾久违的敬畏,屏息凝神,专心致志地欣赏众多角色,是如何在治乱兴衰的大命题中,进行着这场关于天下、家国和万民的博弈。
在这股热潮推动下,《雍正王朝》同《康熙王朝》在豆瓣的评分对比,也从一年多之前的的8.8:9.2,迅速逆转为9.4:9.2。
至于这部“万恶之源”在B站的表现,就更加夸张……
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正剧,在娱乐快消时代如此逆周期的表现,已经不能用“慢热”来解释。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从这对“姐妹篇”各自的特点来谈起。
2
《康熙怒斥群臣》和《朕宰了你》,是两部戏当前热度最高的二次元素材。这对名场面,也浓缩着它们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先说前者。太和殿上,刚刚惩治一起官员窝案的康熙大帝,对满朝重臣进行了一通直击灵魂的思想教育。从一开始情绪酝酿时的山雨欲来,话题铺垫时的锋芒逼人,再到进入正题之后的排山倒海,整体演出效果堪称教科书级。
然而,即便能够对康熙朝的大事件倒背如流,单凭这一片段,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量也着实有限:你不知道剧情所对应的历史片段,更不知道前因后果。台下官员,尤其是作为反面教材的几个罪臣都面目模糊,通篇只是康熙皇帝的个人秀。
类似的观感,也伴随着整个剧集。当然,这种“大男主”特色,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电视剧的创作水准问题。
纵观康熙皇帝的一生——八岁登基,擒鳌拜、撤三番、收台湾、征葛尔丹,生育35个皇子……本身就是一部妥妥的爽文。如此波澜壮阔的情节,是46集电视剧所无法承载的。
所以,编剧将历史线索打碎之后进行简化重组,无限拔高帝王的作用。最终呈现的,必然是一个“龙傲天”。
在“所有角色都是为康熙一个人服务”的叙事基调之下,女人自然都会无条件的爱上朕,被日常PUA的臣子们都毫无保留的燃烧着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帅不过三秒”的对手们,在行将就木前都会不约而同的感叹康熙的英明神武。
父子二人的情欲观,也是他们性格,乃至两部历史剧风格差别的缩影
总之,在包含更多历史故事性的同时,这样的改编体验,绝不会因为烧脑而出现丝毫卡顿。
从整体观感上来说,《康熙王朝》画面鲜亮,节奏明快,既有烽火狼烟的战争场面,又有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微服私访、野史传奇和娘娘乱斗,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典范。
3
至今依然是B站鬼畜区顶流的“乾清门之变”,风格却截然不同。该片段的时长与对白篇幅同《康熙怒斥群臣》接近,所包含的信息密度却大大超过后者,光是有台词的角色就超过了十人:
太子的无能,老三的清高,老四的隐忍,老八的假仁假义,老十的泼皮本色,两个臭弟弟的火爆刚猛……即便忽略了前十一集的铺垫,仅凭短短几秒的戏份,甚至单靠一个表情,大多数的角色就能立得住。
就连拉架的小侍卫都在抢戏,满屏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愉快心情
从中也不难看出,相对《康熙王朝》一目了然的松快,《雍正王朝》是一部放弃对门槛高度的妥协,借电视剧来输出历史观的一次正面强攻。
和“千古一帝”一生的波澜壮阔相比,雍正登基之后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一件——也就是他一生致力于推行的新政。
虽然他的改革无论是力度、成效,还是所涉牵扯到的利益面,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史中都非常罕见,值得大书特书。然而,雍正皇帝负重前行的艰辛、长夜幽烛的静思……单凭这些996日常,又很难填充全部的44集。
相对《康熙王朝》的豪情快意,《雍正王朝》则是以阴暗压抑为主旋律
所以,本剧以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九子夺嫡,及其后续影响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
如果说《康熙王朝》是靠故事性和娱乐性来推进,那么直指人性深处的《雍正王朝》,则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完成这部关于雍正王朝百态的拼图。虽然出于戏剧性的基本需要,部分人物的确有脸谱化的痕迹,但矛盾的推进与解决,不从以某一角色智商的突然下线作为前提。
每逢闻到火药味,“古尔丹”总会成为局势发展的最大变数
以“九子”为代表的主角中,即便是老十胤䄉这样公认的草包,煽风搅局的能力也是一流。无论是皇子斗殴、万寿庆典上的死鹰事件,还是康熙驾崩当夜,形势差一点就因为他的耍流氓而变得不可收拾。
至于戏份寥寥无几的配角们,他们也利用极其有限的出场时间,做到了个人认知范围和能力边界的极限:
老四和老十三微服前往江南,募集黄河水灾善款
江夏镇的张老汉一家,仅凭只言片语,就判断出了两位“外地客商”的真实身份。经过和黑恶势力的一番斗争之后,女儿阿兰成为老十三的红颜知己;儿子张五哥,则从毫无背景的贫民,一举荣升为康熙贴身保镖。无论是两朝皇帝,还是军机首辅,谁见了都要喊一声——“五哥”。难怪雍正发出这样的感叹——
太子师傅王掞,一生致力于辅佐太子登基。在个人理想灰飞烟灭之后,他当朝辱骂康熙泄愤,却能全身而退。最后时刻站队四阿哥胤祯,为其斩除登基前的唯一障碍,用行将就木的躯体换做投名状,为后世子孙迎来荣华富贵,下对了人生的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棋——
御前侍卫图理琛,一幅幅铁憨憨形象的他,既能营救皇子,解除权臣兵权,阻止宫廷政变,成为推动历史车轮运转的关键人物,也干得了各种脏活累活。依靠毫无表演痕迹的装傻充愣,做对了人生中所有只能“二选一”的送命题。经达权变,算无遗策的本领,就连邬思道也只能自叹弗如。
全剧只有两次出镜的金陵副将马国成,更是用一句——“田文镜,我爱你呀!”,响彻天地,让人久久回味。
4
和《康熙王朝》对角色的工具化处理不同的是,《雍正王朝》的每一个出场人物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所有的言行都基于各自的价值观,并且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本剧在四平八稳的节奏和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之下,却丝毫不吝惜信息熵值的最大化输出。其思想的深度和表达的力度,明显超越了公众接受能力的平均水平。
大智近妖的邬编剧,既承担了故事的解说,也是四爷阴暗面的集中体现
为了照顾受众,小说和电视剧虚构了邬思道这一角色,用于打破第四面墙,经其之口对观众进行实时解析。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准确理解角色们的意图。
就拿第二集的“沙琪玛”这场戏来说,康熙召集太子和三位上书房大臣,商讨如何褒奖黄河赈灾有功的四阿哥,准备给即将召开的朝会定调。
《雍正王朝》最强“硬广”
结果在听到太子对四弟工作作风的批评之后,康熙突然画风突变,瞬间切换到美食节目,单请三位大臣品尝天津桂顺斋进贡来的沙琪玛,并且将其同御膳房所制的同款点心进行比较。
初看这一片段,观众们通常会觉得这是康熙为了缓解尴尬气氛,或者是体现对臣子的体恤。
至于吃货们,甚至会将其看作是一次植入广告——毕竟现实中的桂顺斋,直到1924年才成立。
的确有不少人被康熙爷带偏了
直到通过影视类UP主们的解析,我们才知道产自民间的沙琪玛,真材实料,深得人心,暗喻一心为民的四阿哥;至于御用的沙琪玛,则是对不学无术,心中只有皇位的太子的敲打。请三位重臣品尝,是康熙隐晦的表达自己有意调整继承人人选,希望他们以及背后的势力即使调整站位。
封建帝王为了营造神秘感,王公大臣们为了不能上台面利益交换,底层小人物们为了夹缝中的生存,他们拼命发挥着汉语言的丰富内涵。看似稀疏平常的台词,联系上下文,尤其是当事人的处境,常常有包含有可观的附加信息量。
所以,无论你拥有着何种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储备,只要不能将自己的灵魂带入剧中人的躯体之中,即使保持100%的注意力,也时常会陷入失去同步的迷茫。
5
看这部剧,就像阅读一本艰深晦涩的职场厚黑学,“人在朝廷,身不由己”的无力感,在不经意间就会涌上心头。这样的作品,对于影视解说视频创作来说,自然就是一片蓝海。
一方面,这部自带智商过滤器的历史巨制,光靠一个剧名就筛掉了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同类型节目UP主。另一方面,它在人文、历史和语言学上的丰富内涵,又可以让其中的佼佼者们尽情释放庖丁解牛的技艺,让我们能够在对同一影视片段的多刷过程中,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论点,收获“更懂雍正,更懂你”的无限快乐。
全片总高潮《八王议政》,不同UP主们有着完全不同风格的解析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剧中留下的各种开放式的疑团,自然也会让围绕《雍正王朝》的解析长盛不衰,也是相关话题持续保持高热度的关键。
《雍正王朝》的这次原汁原味式的“文艺复兴”,并非偶然。“四爷”之所以能够引发互联网一代的共情,全凭个人的彪悍实力。
工作狂,Cosplay,和反对者相互发帖对喷——这些片段增加了雍正在现代人眼中的亲和力
剧中雍正帝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的工作狂本色,让众多福报收集者感同身受。
他离经叛道,公然在皇座上戴起金色卷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Coser。
面对流言中伤,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妄加刑罚,而是将谣言的始作俑者从天牢请到朝堂。继而隐藏帝王身份,一条一条驳到对方心悦诚服,直到后者自愿奔走四方,为皇权形象正本清源——堪称是网络杠精,营销号和公关总监的集合体。
他雷厉风行的新政,覆盖整个王朝社会百态的产经政策,直指封建社会的顽疾。敏锐的眼光和外科手术式的施政方向,仿佛一个穿越者。
雍正三宝——火锅,血滴子和丹药
还有精神单身狗,极简主义审美爱好者、火锅探店达人、智能化精确制导冷兵器发明家、探索重金属元素人体危害性的先驱……在互联网一代眼中,雍正的历史和文化形象,拥有着与生俱来的萌点。
承载这些艺术形象的《雍正王朝》,拍摄于新旧世纪之交,也正是中国影视业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渡期。在这样关键的历史节点中,当时国内一群最优秀的影视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担当、智慧、功底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为如今生活在奶头乐时代的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正如《雍正王朝》主题曲的一句歌词——“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不管身后骂名滚滚来”。真正的王者,不妥协于流俗的品味,无惧于岁月的洗尽铅华,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终会迎来被大众认同的一天。
这,就是经典影视剧与互联网所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